4月,贵州赛智未来科创合伙企业又接到了某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订单,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开发团队通过在“华为云”上进行软件开发,使开发时间缩短了约35%。
“开发管理系统就像修房子一样,不仅要设计还要搭建,意味着要到各个地方买‘水泥’‘砖头’‘电线’。如果有一个专业市场,什么都有,还非常标准,必然能节约很多时间和成本。‘华为云’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市场。”贵州赛智未来科创合伙企业CEO黄子都说,企业在贵州承接了相当数量的软件开发、研发性课题,过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开发出来的源代码、接口标准等不能共享,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一些创意还难以有效转化。
去年底,贵阳高新区引进“华为云”。这朵“云”致力于为贵州中小软件企业、软件外包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和广大软件开发者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软件开发平台环境。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黄子都将项目放在“华为云”上开发。“专业、标准的‘华为云’,让我们顺利搭建起各种测试环境。统一的开发者软件工具,节约了我们搭建各种环境的时间,让我们可以专注于产品研发,提高研发效率,节约研发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云上储存。”黄子都说。
贵州华为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负责人辜弘毅说,“华为云”入驻贵阳后,通过提供高效软件开发平台环境,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技术共享,打造高质量的软件外包生产流水线,快速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并实现商业变现。
据统计,贵州华为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运营4个月以来,已为贵州70余家企业进行需求对接,20余家企业上“云”。预计到今年底,贵州上“华为云”的机构和企业将超过200家。
如果说“华为云”是一朵促进贵州软件行业提档升级的“云”,同样飘扬在贵阳高新区的“贵州工业云”,则是一朵推动本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云”。
世界第二大、国内第一大的片式元器件生产制造型企业——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就是“贵州工业云”的忠实“粉丝”。通过与“贵州工业云”合作,顺络迅达建设了工业大数据分析运行调度中心,实现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质检、销售、物流等全业务流程可监控、可调度。通过收集影响产品质量的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顺络迅达还能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有了大数据分析运行调度中心,预计生产经营效率可提高3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40%,减少人工10余人,年度生产成本降低200万元。”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正立说。
“‘贵州工业云’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管理粗放低效、产业融合创新能力偏弱、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不足等突出问题。”“贵州工业云”平台建设方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灵运说,工业云已建成的产业发展平台、云制造、工业品商城、创新创业等功能板块,能帮助企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物流追踪等智能化改造。
自2016年7月上线以来,“贵州工业云”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82500家,汇聚24896项专利、35834项标准,累计发布需求信息1.81万条,涉及产品2.64万个,涉及金额37.89亿元。
很快,还有一朵“英特云”即将在贵阳高新区升起——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计划本月底运营,该平台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贵阳块数据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贵州优特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开源软硬件共享平台,建设支持知识推理、概率统计、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的统一计算框架平台,开放共享给人工智能企业和创业团队使用,通过推动科研成果共享,降低人工智能企业研发和应用成本。
目前,已有50个人工智能团队表达入驻平台意愿,45个团队取得入驻资格,已有三类数据在平台上提供给团队试用。同时,由“英特云”合作方共同承办的2018数博会人工智能全球大赛已完成全球初赛,将于5月下旬举行决赛。
“人工智能是最需要数据支撑的产业,也是最能发挥数据优势的产业。该平台能更好地促进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人工智能企业成长,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贵州优特云科技有限公司CTO张立铭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