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跋山涉水去巡山
9月3日,40多岁的韩昌明再次进山,去巡护他们负责管护的山林。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如今像他们这样的生态护林员有100多人,他们全部都是精准识别的贫困户。
位于习水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漏仓沟,是一处风景绝佳之地,但道路崎岖。清晨,韩昌明背上妻子准备好的三天干粮从家里出发,与同伴姜正坤会面后,一起翻过山脊,向着有半天路程的漏仓出发。
一路上,韩昌明与同伴仔细观察林子的变化。这里倒了一棵树,那边有可疑的足迹,他们都一一记录在工作手册上。对于路上看到的可疑植物,他们还用手机拍照,打算出山后发给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查看。
韩昌明的家在习水县土城镇统一村,因老人生病等原因,家庭陷入贫困。去年,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招录生态护林员时,经过审查,他得以加入护林员队伍,每月工资800元。
“钱不多,但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韩昌明说,加上保护区每年按政策发放的生态公益林补贴金,偶尔还能在林子里拣点野生菌、野生木耳出山变卖,一家人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太伦说,招录贫困群众作为生态护林员,是保护区多年来不变的规矩。全局现有的100多名生态护林员,全部都是精准识别贫困户。
今年54岁的长坝村退伍兵王贵伦,也是习水保护区的护林员之一。早年,其所就业的工厂破产,生活陷入困境,随后,他被招录为生态护林员。因而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个月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山里。妻子不放心他,也常跟着进山巡护,一起睡岩腔、爬山崖,是这个保护区生态护林员里少有的“夫妻档”。
期间,他们向放蜂的老人学习驯养野生岩蜂。“林子好了,蜜源丰富,岩蜂蜜产量也大。”王贵伦说,这是他对生态效益最直观的感受。
靠着巡山的工资、驯养岩蜂的收入,王贵伦家不仅脱了贫,还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之前,孩子们认为巡山辛苦且危险,劝他辞职,他和妻子都拒绝了,坚持“要再巡十年山”。
吴太伦说,韩昌明、王贵伦等生态护林员的生活变化,进一步说明生态保护与群众生活改善并不矛盾,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据介绍,近十多年来,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招录贫困户当生态护林员,已帮助100多名困难群众脱贫。今年又有50人因此实现脱贫摘帽。正因为这部分群众的示范效应,使得保护区周边群众对生态效益有了新的认识,并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 记者黄黔华
编辑:何莹莹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