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的一天,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围墙村,村民与村干部正从鸡舍里将新产的鸡蛋分拣包装,装车销售。这一大车鸡蛋是准备送到贵州师范大学的,一车拉两百件,一件的批发销售价是185元,这一车一共要卖37000元。一辆辆“校农结合”精准扶贫农产品采购车繁忙地穿行于乡村与高校之间。
这就是贵州师范大学聚集学校优势,助力全省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之一。长期以来,贵州师大充分发挥智力、人才和科技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扎实开展“校农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举全校之力投入脱贫攻坚战。
在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或找不了销路的问题上,贵州师范大学根据帮扶点农特产品种类,及时调整物资采购需求,优先向帮扶点提供物资采购订单。如此,贫困户减少了盲目跟风种植现象,增大了按需生产的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因农产品滞销而造成的“菜贱伤农”的状况。
贵州师大后勤服务集团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学校食堂 政府扶贫平台(扶贫企业/合作社)订单”产业扶贫模式。根据学校师生餐饮需求信息,后勤服务集团将农产品采购订单发布到帮扶县政府扶贫平台。在政府扶贫平台的组织、引导和协调下,订单分发到县政府扶贫平台(扶贫企业/合作社)。按照学校订单要求的品种、数量、需求时间等信息,由政府扶贫平台(扶贫企业/合作社)统筹安排当地贫困农户种植、养殖,生产出的产品由政府扶贫平台集中配送给学校食堂。
这样的“校农联动”,对于学生而言,吃得安全、实惠;对于农户来说,可让其实现订单化生产,增强其脱贫内生动力。记者刘昌敏
编辑 覃 会
统筹 彭钥嘉
编审 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