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一角
就业技能培训
“所有家电以及所需物品,都是政府免费提供,我们空着手就入住了,而且住得很舒适!”10月9日,在水城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里,邓会相的脸上溢满幸福。
邓会相的老家在水城县花戛乡吴王村,一家4口就靠种三四亩土地维持生计。那里的偏僻让他进一次县城,想起来头都大了,“要先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到镇上,再从镇上花50元钱车费坐3个小时的客车,才能达到。”
今年7月,邓会相一家告别了深山,告别了又窄又破的木板房,搬进了水城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0平方米的新家。“以前日子过得很苦,现在一切都因搬迁彻底改变了,娃娃走几分钟就能上学,我下楼就可以看病。”他说。
邓会相所住的安置点,公寓式的黄色房屋错落有致,宽阔的沥青道路干净整洁,小区里超市、医院、学校、休闲广场以及运动器材等配套设施样样俱全。
该安置点是水城县根据水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多,就业岗位多的优势打造的一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建于2017年,分两个年度实施,计划安置规模2984户13510人。
像邓会相一样从深山里陆续搬入该安置点、开启美好新生活的人,目前已有1718户7475人;2018年项目建设,预计12月底全面完成并搬迁入住。
搬家总得解决就业。水城县根据经济开发区企业多、用工需求等特点,专门请来贵州水钢技师学院入驻,对搬迁群众进行家政服务技能、挖掘机操作技能等培训,学成后直接输入周边企业就业,目前已培训搬迁群众426人。
47岁的徐当品从野钟乡搬来,为了能有一技之长,他和妻子孔德芬同时报名参加了家政培训班。“通过培训,不但方便就业,还能为以后的家庭保洁带来方便。”他说。
据统计,目前入驻水城县经济开发区的制鞋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截至10月3日,搬迁群众已就业1029人。
水城县属于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水城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是该县易扶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问题,近年来,水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关键举措,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注重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等结合起来。“十三五”期间,水城县共实施安置点24个,搬迁规模14178户60841人,建成了海坪“千户彝寨”、龙场茶叶园区“千户白族小镇”、陡箐“苗族文化小镇”、米箩“布依文化小镇”等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易扶工程的实施,为水城县广大搬迁群众打造了一个个幸福、和谐、美丽的新家园。
记者 高松
编辑:何莹莹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