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非遗周末聚黔西专场上演

时间:2018-10-16

  古琴演奏

  剪纸展示

  13日,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黔西专场在多彩贵州文创园等地举行。原汁原味的文琴戏表演、古琴演奏等节目精彩上演。皮包豆腐、豆豉粑等黔西美食让观众大饱口福。

  黔剧发源 填补地方戏剧空白

  黔西县是黔剧发源之地,文化底蕴丰厚。省级非遗传承人刘铁军一直在收集黔剧故事、创作黔剧新戏、培养后继人才……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很多年轻人不爱看黔剧了。

  在黔剧形成之前,黔西有很多京剧、川剧的剧组,但文琴戏(黔剧前身)却没有形成一定气候,“本身生、旦、净、末、丑都具备,可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归纳。”刘铁军说。产生于清康乾年间的贵州弹词(或者称贵州扬琴、琴书)只是在民间作为大家“玩”的一项娱乐。清末时,一些水平高的玩友成立了文音俱乐社。

  还记得1950年代,贵阳的王石清(人称沧涯子)到黔西,对文琴戏的弹词做了很多推动性的贡献,文琴戏由此得名。“当时四面八方的人都到黔西去学,所以1960年全省文琴戏表演时,专家们觉得它可以代表贵州,王章兰、胡曼霞、苏文才等专家也到贵阳来,将黔剧的地位逐渐夯实。

  当天,非遗周末聚表演了黔西文琴戏的经典选段——《珍珠塔选段》,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文琴戏。

  黔西苗族 “多声部民歌”展个性

  与常见的苗族山歌不同,黔西歪梳苗的“多声部民歌”就像一个小型合唱队。主唱风格多变,和声和谐动听。杨国梅是黔西县文化馆的演员,她从贵大艺术学院毕业以后,担任多声部民歌合唱的主唱。“我小时候看姐姐们谈恋爱,印象特别深刻。”天黑月明时,小伙子带上兄弟伙来“逗”姑娘,这就是“行歌坐月”。“两个人对歌,旁边的人跟着和声,不需要指挥、不需要歌谱歌词,也没人怪你多管闲事,唱着唱着就像合唱团在唱歌了。”

  阳明古琴 讲述黔西旧事

  黔西的非遗周末聚居然表演古琴,这可让观众一头雾水。原来,当年王阳明的一篇《象祠记》说的是“灵博之山有象祠焉”,“灵博山”就位于如今黔西县的素朴镇境内。阳明先生发扬古琴,而从当年开始,古琴文化就延续了下来。

  安荣发(彝族名阿哲祖谱)做的“三柱月琴”,将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刻录在上;岳红霞的剪纸,则把苗族刺绣的纹样保留了下来。

  此外,观众还尝到了皮包豆腐、糍粑包豆腐、豆豉粑等黔西美食。 记者 李韵

编辑:何莹莹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

 

  • 上一篇:湄潭县新石村“卫生乡约” 催生美丽乡村
  • 下一篇:贵州省文明旅游志愿者形象大使大赛总决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