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讯 1月8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日与省内高校、博物馆签订协议,决定共建“数字化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实验室”。这意味着,贵州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科技化、数字化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与共建“数字化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实验室”的,分别是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
根据三方协议,考古所在未来文物保护、考古发掘中,将依托贵师大机电学院的科研平台和设备,对部分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制作模本等,并利用后者的技术和设备力量,开展数字化考古、科技考古,以解决传统手段保护、发掘文物中的“瓶颈”。同时,贵师大博物馆则可以通过展陈考古成果,开展公众考古宣传和教育,提升贵州的文化自信。
据了解,在科技考古方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进行多次有益尝试,并获得不小成绩,获得业界好评。
比如,在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发掘中,考古队利用搭载激光雷达的航拍设备,过滤掉地表植被,一次生成海龙屯的地貌图、文物轮廓图及重要参数;在遵义市新蒲中桥播州土司墓地考古发掘中,借助实验室考古设备,成功提取极为脆弱的文物,并解决了某些复杂金属器物的修复;在贵安新区古人类遗址考古发掘中,通过对获取的古人类、动物骨骼等鉴定,分析出准确的年代,并分析出其他重要信息。
“科技考古、数字化考古,会为我们打开更多辨读信息的窗口。”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说,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看似文科,但研究方法和手段,需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贵州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科技化、数字化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记者 黄黔华)
编辑:刘 鹏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