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桐梓一对夫妇因“邮”结缘46年 集万枚邮票感时代变迁

时间:2019-01-10

  段昌培、梁承英夫妇

  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核心提示:

  鸿雁传意,见字如面。在通讯落后的年代,书信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联系方式,信封上那一枚枚精美的邮票,也成为那一时期的特殊收藏。

  在遵义市桐梓县,有一对夫妇因“邮”结缘,在共同生活的46年里,他们的这一爱好一直未变,所收集的上万枚邮票,反映了40多年来国家的发展变化。

  A: 共同集邮 让两人结缘

  71岁的段昌培、梁承英夫妇家住遵义市桐梓县,房间里最显眼的莫过于那一本本厚厚的集邮册及两人旅游的合影。

  “我们走在一起,还得感谢这枚小小的邮票。”段昌培说。

  上世纪60年代,段昌培在桐梓念中学,梁承英与他同级不同班。因两人都是文艺骨干,经常一起演出,多了许多交流机会。梁承英要大几个月,段昌培以“英姐”相称。

  无意中,段昌培发现,英姐和自己都有集邮的爱好。当时,英姐的哥哥、姐姐均在外地,经常给家里写信,喜好集邮的梁承英,每次都会把邮票小心撕下来,放在笔记本里。

  为了欣赏英姐的邮票,段昌培有意无意接近梁承英,两人很快成为好友,共同交流集邮心得,不过并没有发展成恋人关系。转眼中学毕业,两人各奔东西,段昌培去了乡下,而梁承英则在县城服装厂上班。

  1972年,段昌培回到县城一家装卸公司上班,集邮的爱好依旧,厂里的一位大姐发现段昌培的集邮爱好,觉得这小伙子“志趣高雅”,决定给他介绍对象,并告诉他“对方也喜欢集邮”。段昌培去见对方时,不曾想这位喜欢集邮的女子竟是他中学时的“英姐”。1973年2月15日,两位邮痴定下终身。

  B: 每一枚邮票 都有一个故事

  翻开一本本集邮册,段昌培夫妇似乎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代,他们一一讲述每一枚邮票的来历:这是到邮局买的、这是从亲友来信的信封上撕下来的、这是出差时在外地收集到的……

  “最珍贵的要数这本了。”段昌培拿出一个叫《珍奇》的笔记本,本子里共有10枚邮票。

  “说它珍贵,是因为这是妻子结婚当天送给我的定情信物。”

  梁承英说,这个本子里有一张四方连邮票,在当时的遵义非常少见。票面图案是第28届(196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员挥拍的场景。当年,梁承英到遵义参加田径运动会,妈妈给了她1元零花钱。缘于集邮爱好,梁承英去了一趟邮局,立即被这张邮票所吸引住。那时,梁承英并不知道这届世乒赛的举办地(原南斯拉夫)离自己有多遥远,只觉得既然是世界级大赛,肯定有收藏价值。

  梁承英说,这张四连票她很喜欢,从不轻易示人。珍藏多年之后,她决定将其作为定情信物送给自己的终身伴侣。虽历经半个世纪,但这张四连邮票并不显得陈旧。

  C: 方寸之间 浓缩时代变迁

  随着时代发展,书信日益被电话、网络取代,但段昌培、梁承英夫妇集邮的爱好一直未变。至今,这对夫妇已收集了上万枚邮票,其票面金额也从几分到几角、几元,图案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越来越充满时代气息。

  改革开放后,段昌培和梁承英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他们还经常抽时间出去转一转,去看一看以前那些只能在邮票上看到的风景。

  翻开集邮册,段昌培如数家珍:“1968年底,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69年5月《南京长江大桥》邮票发行,这在当时是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行了一套3枚邮票,分别是《科学的春天》、《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面值均为8分,“当时我在天津出差,获得发行这套邮票的消息,立即购买了一套。”

  1980年,中国重返奥委会大家庭一周年,国家发行了一套5枚邮票。“这张是射击,这张是体操,这张是跳水,这张是排球,这张是射箭。”段昌培说,1984年,中国获得奥运会首金的邮票,他也购买了。

  这些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中共十八大、改革开放40周年等具有时代意义的邮票,段昌培均有收藏。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浓缩的是时代变迁。”他说。

  “看看今日的旅游目的地,再对比往昔邮票上的风景,国家的发展变迁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段昌培说。 ■记者 黄宝华

编辑:肖佳艺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

 

  • 上一篇:以一腔热血践行铮铮誓言——追记新时代的好民警马金涛同志
  • 下一篇:贵州省政协党组中心组召开学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