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涌绿,万物争荣。3月的贵州升腾着希望,彰显着活力。进京赴会的贵州代表委员自信地以“绿”相邀: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想健康长寿到贵州养老。
绿是春的颜色,象征着生命力,代表着活力与生机。绿是贵州最靓丽的底色,昭示着感恩奋进的贵州姿态,见证着后发赶超的贵州实践。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用贵州“绿”惊艳世人,用一个个具体的数据展现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取得的喜人成就:
连续8年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10年间经济规模扩大3倍;2018年全年造林52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5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成为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牢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扎实有力的行动不仅守住了“两条底线”,更收获了“两个成果”,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饱蘸生态笔墨书青山绘金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绿水青山,就是贵州发展的源头活水。守好绿水青山,也就守住了发展的底气和自信。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这是昔日毕节人跳不出的一个怪圈。上世纪80年代,渴望发展的毕节人,到处开荒种粮,但面积在扩大,而贫困程度却在加深。
“多年来,我们以开发扶贫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的生态文明发展探索,书写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峰竞秀的喜人画卷。”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市长张集智自信地说。
“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张集智说,毕节依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森林覆盖率从43.1%提高到56.2%,贫困发生率从29.95%下降到5.4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不为青山何得金山!
贵州以山而名,十里不同天,有令人引以为傲的优美生态,但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护绿是贵州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大生态上升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坚持生态优先,奋力走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新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是贵州的最大名片,是贵州后发赶超、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林业学院院长、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说,我们要倍加珍惜,继续实施好“蓝天、青山、碧水、净土”保卫战。
过去一年,贵州出重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成营造林52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50万亩,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举目千山皆是绿,放眼黔中气象新。绿色贵州,生态理念已深入人心,更将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驱动绿色车轮走新路促跨越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守好两条底线,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3月9日,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刘勇在点评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时说,贵州的发展道路符合绿色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绿色发展,关键在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铜仁秉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理念,奋力创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市长陈少荣说,铜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了黔东脱贫攻坚的步伐。
绿色发展,关键是要选择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大数据等绿色产业。
“生态旅游是既要发展、又要生态的最好结合点之一,是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一个重要的转换器。”全国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李三旗说。
去年,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全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通过旅游业发展,累计助推全省89.7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脱贫。
驱动绿色车轮,更要加快产业转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
“我们始终牢记“多彩贵州拒绝污染”,严格把好生态门槛引进项目,积极推进企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林下经济、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州长罗强说说,2018年,该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
撑起绿色杠杆搬穷山摘穷帽
如果说贫困是一座大山,那么贵州撬动这着座大山的有力杠杆就是“绿色”。
千百年来,生活在贵州大地上的各族儿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常于山穷水尽处,吟唱着贫苦悲歌。
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省委书记孙志刚说:“我们将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奋力夺取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让全省4000万人民过上好日子。”
群众盼望的好日子,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既要有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更有脱贫致富的幸福甜蜜。
“我们村依托1500亩丰产茶园,去年人均纯收入达938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6180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双赢。”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大屯村支书周绍军说。
“茶在林中、村在茶中”,大屯村是贵州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新路的生动实践。生态产业,已成为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支撑。
去年以来,贵州深入推进产业革命,调减低效玉米种植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7万亩。在贵州大地上延续千年的“老三样”逐步被茶叶、果蔬、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取代。
绿色产业风生水起,绿色产品以涌泉之势走出大山。今年,贵州提出要把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进行到底,推动“黔货出山”真正风行天下。
推动产业革命,发展绿色产业,关键要把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落脚点是要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既要护好绿水青山,又要增加群众收入。”全国政协委员、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黄榜泉说,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产业,形成以精品水果、菌蔬及生态畜牧业等山地特色产业,有效带动数万百姓增收。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州拨动绿色琴弦,奏响跨越发展的“春之声”,以扎实有力的行动,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
编辑:覃会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