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加之73%以上国土面积为典型喀斯特地型地貌,溶洞密布、地下水系发达,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治理和恢复。
近年来,我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治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原因,一些地方水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乌江等河流部分指标超标,少数饮用水源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状况。近期,环保部陈吉宁部长专门就我省饮用水源环境安全问题致信孙志刚省长。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特别是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入驻贵州开展督察以来,我省以此为重大机遇,全力推进水资源环境整治,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此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将治理水环境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内容,作为贵州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要求、推进边督边改的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实际举措,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以及相关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今年4月,我省全面建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任总河长的“河长制”,在全省八大流域及一、二级支流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推行。5月,建立了省领导包干负责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制度,由省领导对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治理负总责,限期完成整治任务。
同时,省政府专门下发通知,要求通过清理排查、完善基础设施、搬迁原住民、加强水源地污染防控、公开水质监测信息等措施,确保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工作。同时,对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均制定了专门的方案,实行领导包干负责制。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高度关注贵州饮用水源的治理和保护问题,多次深入实地督导。在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省委书记陈敏尔切实履行“总河长”职责,专程到乌江调研指导水环境保护治理,强调要治水寻源,加大力度治理网箱养鱼等污染源,做到有力保护乌江、有效利用乌江;省长孙志刚赴黔东南调研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对普舍寨饮用水源居民搬迁工作和工业园内其亚铝业渣场整治工作现场督导,督促当地政府限时完成整改。各市(州)、县(市、区)主要领导也把保护和治理水环境作为重点任务,纷纷到实地检查督导。
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以来,截至5月14日共接到群众信访投诉案件1982件,其中涉水污染案件564件,居各类投诉案件之首。通过建立群众信访投诉案件办理闭环工作机制,明确接案、转案、查案、上报各环节重点工作、责任人员、办理时限,有力确保了相关案件的快速、高效办理。对重点水环境污染问题,派出专门督导组现场核实,并每天从已办结案件中随机进行电话回访抽查,确保办结质量。对案件办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严格责任追究。各市州建立高规格的指挥调度系统,多措并举保护和治理水环境,包括贵阳市建立“十项机制”,并成立专班,对贵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导”;六盘水市颁布实施《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使水城河保护专业化、常态化和法制化等。
在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方面,目前已初步筹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改资金9.09亿元,关停农家乐、洗车场、加工点等123家,关闭畜禽养殖场85家,搬迁保护区内居民1445户,搬迁警犬训练基地1个,建立隔离围网62.3公里,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5个,完成绿化2000亩。在十大污染源治理方面,已全部完成方案制定和评估,部分项目整治工作已进展过半,较快的项目已达工程量90%以上。瓮福集团发财洞旁边渗漏点废水回收处理项目已完成;乌江34号泉眼废水整治深度处理项目已实现稳定运行;六盘水市水城河治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安顺市贯城治理已达整个工程量一半。在十大行业治污减排方面,根据行业企业产污种类、工艺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归类,明确了辖区污染相对较重、治理任务较为艰巨的行业作为攻坚重点,正在开展行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评估工作。通过边督边改,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一大批环保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广大群众环保获得感明显增强,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工作给予点赞。5月4日下午,有群众自发为中央环保督察组送来“人民公仆、情系百姓”的锦旗。
(贵州日报记者 刘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