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责任重若泰山,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初夏五月,记者走进这些闪耀着红色光辉的革命圣地蹲点采访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这些昔日遍洒英烈鲜血的红土地,正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展现出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风貌。
让老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初夏时节,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昔日的贫困户左秀发一脸幸福。两个多月前,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估并经江西省批准,他所在的井冈山市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井冈山市市委书记刘洪说:“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这是我们向长眠在这片红土地下4.8万余名革命烈士奉上的最好告慰。”
2015年春节前夕,陕西延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闪耀着光辉的圣地,又开始了新的长征。
每天公鸡打鸣时,代兴会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所在的苟坝村是贵州省遵义市一个贫困小山村。80多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召开苟坝会议,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避免了一次重大挫折。2013年,在脱贫攻坚中,遵义市规划以苟坝为核心,打造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几年下来,包括苟坝会议原址、红军村、红军医院等景点已打造成型,并配套建设服务区、商业街、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让苟坝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在旅游创新区打造中,村民代兴会搬到红军街上,并在政府帮助下,盖起二层楼,做起了乡村旅游生意,年收入达到10万多元。
来自遵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遵义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3.6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8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9%。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出发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60多年后,摆在西柏坡面前的是另一道“考题”: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经过努力,2016年,平山县40852名贫困人口达到退出条件,164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条件,全县达到整体脱贫出列标准。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屈万平,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弥家河村一个自小患有脆骨病、以前一直靠低保维持生活的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当地干部为他“私人订制”了脱贫“处方”——在微信上卖苹果。如今,他一年的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并从低保户变成了脱贫示范户。
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李红洲说,2016年底,延安贫困人口从2014年末的20.52万人下降到1.0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3%下降到0.76%。根据部署,延安将在2017年实现在册剩余的1.02万贫困人口和2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姓名:宁竹英;家庭人口:3人;致贫原因:丈夫车祸去世,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女儿患脑炎,自己有眩晕症……”井冈山大陇镇瑶背村,贫困户宁竹英进退维谷。脱贫攻坚进行到今天,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石朝乡,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也是遵义市唯一一个极贫乡镇。这里山高坡陡,平均海拔1200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全乡1.5万人中贫困人口占到20%。22岁的付冲过去一直住在石朝乡浪水村的半山腰上,读书时早上6点钟就要起床,步行1个小时才能到乡镇。面对陡峭的大山,他常常问自己:出路在哪里?
打赢脱贫攻坚战,其难度不亚于长征中的冲关夺隘。新的长征,必须要有新作为。
站在政府代建的新房前,宁竹英掰着手指细数精准扶贫以来享受到的扶持:“政府出钱代建了新房,以扶贫资金为我入股黄桃和金融合作社,每年分红2000多元;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报销最高能达到90%;两个孩子上学都有补助……”
在遵义,当地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地区贫困群众脱贫难问题,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异地搬迁扶贫行动。2016年,付冲家从浪水村搬到乡镇移民安置点的一栋三层楼房里,一楼做了门面。“房子不漏了,
交通也方便了,以后有了娃娃,上小学中学都在乡镇上,走路很快就到了。”细数搬出来后的种种好处,付冲对未来充满希望。
汇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他叫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从1958年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那年开始,他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经过50多年的努力,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终于变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脱贫的愿望实现了,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为了完成他的这个心愿,县里派人护送他到贵阳。然而,到了贵阳,他既没有去风景名胜点,也没有去商场,而是提出要去贵州省委看看。站在省委大门口,他注视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石碑,一言不发……10多分钟后,他对陪同的人说:“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
陪同的人问还想去哪看看? 他摇摇头:“党组织信任我,把草王坝村交给了我,现在,渠通了、电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刚到大米峪村时,曹军军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这是平山县温塘镇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110户410人,人均不足3分地。2015年底,全村尚有36户115名贫困群众。
被派到大米峪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后,曹军军首先要求组员们:“我们要把大米峪村当成第二故乡,扎根这里,发展这里,打造永远不散的工作组!”
为了改变村庄的面貌,曹军军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挨家挨户调查,晚上开会研究脱贫办法,并请农业专家多次现场考察、把脉问诊,有针对性地为大米峪村找产业。几经努力,富硒产业进了村。今年年初,贫困户赵英虎第一次领取分红和工资,家里人均收入超过4100元。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