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绿色空港再起航 贵州再添“国字号”开放创新平台

时间:2017-05-22

    近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再次吸引人们的目光——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贵州再添“国字号”开放创新平台。

  继郑州、青岛、重庆、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大城市获得“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后,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双龙”也荣膺殊荣。

  这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金字招牌,对于起步较晚、条件较弱的“双龙”来说,实属不易、分外珍贵。

  2013年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跻身国内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行列,意味着机场集聚效应开始产生,对发展航空港经济是重大利好。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从全省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大局出发,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2014年1月17日同意启动“双龙”规划建设。

  2014年10月,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正式成立。

  成立两年多时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从规划到建设、再到成功获批国家级示范区——筑梦成城,崛地而起。

  规划先行。“双龙”以建设“引领黔中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开放高地”为目标,按照多规合一、生态优先、高端引领、产港融合的原则,构建“一核四区、内外双环、绿网融城”的空间发展格局,将建设为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西南航空客货运枢纽、特色高端临空产业基地、智慧型生态化临空新区。

  征拆和谐。按照“拆出形象、拆出效果”的工作要求,仅用一年,完成了征拆工作,实现了“零上访、零冲突、零事故”。

  路网织密。“八纵四横、三环放射”骨架路网基本成型,同时以龙洞堡机场T2航站楼为中心,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站厅一体化设计、同步建设,将实现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产业高端。按照“以大数据创新为引领,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业聚集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已引进项目96个,招商引资规模13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67亿元左右。

  宜居宜游。“双龙”把生态理念融入到各项建设工作中,打造“有公园的机场、有机场的公园”,打造航空港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产业集聚区,打造我省全域旅游的风景眼和集散地,到2020年共建成20个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以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构筑以大数据 航空、大数据 物流、大数据旅游、大数据自由贸易为核心的产业业态集群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以及全国最有特色的智慧型生态化临空经济示范区。”(贵州日报记者许邵庭)

  • 上一篇:数博会注册嘉宾和专业观众破1.8万人 美国硅谷“创业教父”参会
  • 下一篇:黔货出山再添新平台 “天朝上品号”高铁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