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两周,贵阳高新区发生了许多大事:利用大数据精准扶贫的国安社区贵州扶贫旗舰店开业;西南首个区块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多个政用、民用、商用场景;与腾讯云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贵阳的发展……
因为发展大数据,高新区不仅拿下了八块国家级牌子,且发展速度惊人。贵阳日报·贵阳网融媒体记者获悉,贵阳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从第62位上升至第43位,上升了19位,是全国位次上升最快的国家级高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高新区琢磨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地区高新区的发展新路——全力打造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因为大数据,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大数据引领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孵化器”、“国家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等八块国家级牌子。
贵阳日报·贵阳网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按照“数聚高新”的顶层设计,高新区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建成”——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的目标,建成大数据“双创”引领区、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中小微企业聚集区。
为完成目标,高新区按照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的思路,持续打造大数据“1+N”产业体系。在“1”方面,中电高新、高新翼云、翔明科技、力创科技等四家数据中心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占全省获批数的四成;乾鸣数据中心一期已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一期建设服务器规模18万台等等。在“N”方面,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智慧农业云、智能交通云、医疗健康云、教育云、旅游云、水利云、媒体云、工业云、贵医云等20余朵云落地运营;汇通华城与腾讯共建“绿云”实验室持续发展等。同时,以大数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了大数据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共生。例如朗玛公司进军大健康产业,建成贵阳互联网医院等。
在创建大数据“双创”引领区过程中,高新区搭建了研发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平台、孵化培育平台、双创活动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在引进IBM、微软、英特尔、博科、红帽、甲骨文等11家全球顶级大数据企业在贵阳组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和 “一部一院”、 “一站一台”等研发机构的基础上,推动贵阳国际大数据创新中心、西南大数据产业联盟落户高新区。构筑“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创业孵化链,16个实体空间投入运营,4个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全国500余个创客团队、5000多名创客入驻高新区。成果转化平台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目前,专利申请量累计达8682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3525件。
高新区还将大数据应用在精准招商安商、大数据精准招才引智、大数据精准政务服务、大数据精准生态监测、大数据精准移动办公等“十二大应用示范工程”中。例如大数据精准政务服务综合共享平台,通过实施大数据+政务服务,深化网上大厅建设,推进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的同步化进程,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及法定服务事项可网上申报率100%。
《大数据十条》《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科技创新十条》《创客十条》……高新区的企业对此都耳熟能详,围绕大数据发展,高新区努力打造成“政策最优、成本最低、环境最好、办事最块、人文最浓”的国家高新区。例如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时间进行全面清理和压缩,凡经过高新区代办中心的代办项目,证照办理时限均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最快当天办结。同时,高新区大数据广场、创客广场,太阳湖滨河公园、白鹭湖大数据创客公园、创想花园等配套设施已正式开园投用,高新国际学校预计明年9月建成投用。通过“湖+镇+中心”的产城互动发展新思路,高新区配套环境快速提升。
优质的硬软件环境吸引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全区注册企业12892家,其中,大数据及关联企业2900家,2016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
贵阳日报·贵阳网融媒体记者获悉,今年,高新区开启了以创新为主驱动力的“三次创业”新征程,将深入推进贵大数据产业发展,紧盯项目和平台建设,紧盯企业和产业培育,紧盯创新和创业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计划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确保前进2—5位。
贵阳日报·贵阳网融媒体记者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