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这家理发店的人是55岁的李兰香,找她理发的社区居民过意不去,建议她适当涨价,李兰香却不愿意,她说,“开店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并不是为了钱。”
1“奉命”开店
领导的一个建议
她坚持做了22年
李兰香
1月14日14时许,南国都市报记者在海口港西小区9栋旁,找到了这家“5元理发店”。
这家店设在一间原先用作保安室的小屋里,面积只有8平方米。门口陈旧木门上写着5个大字:便民理发室,还预留有一个电话号码。镜子、理发椅、桌子……店内的摆设物品虽然有些残旧,但收拾得还算比较工整干净。
店里有一位系着黄色围裙、戴着口罩的女理发师,正在给一位女士理头发。锋利的剪刀快速开合,剪断发丝,发出清脆的声音。大约10分钟后,理发完毕。女顾客对着镜子看了看,露出满意的笑容,“剪得不错,谢谢李姐!”她边说边递上5元钱。
女顾客口中的“李姐”,便是这家理发店的女理发师李兰香。
理发间隙,李兰香向记者介绍,她今年55岁,退休前是港务局的职工。1997年,港务局的老领导得知李兰香曾学过理发,便建议她在小区里开一家理发店,为海口港小区居民服务。
“我想闲着也是闲着,那就为大家服务,于是开了这家店。”李兰香说,开店时,她还没退休,理发是下班后的“兼职”,直到几年前退休了,才开始全职经营理发店。
说是经营,但李兰香理发收费却一直只是象征性的,跟“经营”二字相去甚远。刚开始大人3元、小孩2元,2000年涨至4元,2013年涨到5元,这个价一直延续至今。
2上门服务
电话号码留门上
需要时随叫随到
李兰香在店门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为了方便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居民理发,李兰香多年来一直坚持上门服务。她把手机号码写在店门上,谁需要理发就打电话,她就会带着理发工具上门,上门不加收费,也是5元。
小区3栋有一位年过九旬的阿公,因为腿脚不便,不方便到店里理发。每次只要阿公的家属打一声招呼,李兰香就明白了,提着工具包上门理发。
由于手艺受认可,人品好,收费又便宜,小区不少居民都爱找李兰香理发,连附近其他小区的老人,甚至街头乞讨的流浪汉也慕名前来。
14日下午,记者在现场采访时,陆续有几名居民前来理发,当中就有其他小区的住户。说起李兰香,大家都赞不绝口。
3一个原则
理发一次收5元
多的一定退回去
小区居民卢先生说,过去十多年他理发就找李兰香,理发一次5元,价钱太低,他多次叫李兰香涨价,“现在吃碗粉汤都要七八元,她开店理发,哪怕再涨几元,大家也愿意来理发。但她就是不听,还说这辈子都不会再涨价。”
“她没有把钱看得很重,真的很难得!”居民郑先生说,其实许多人都愿意多给,微信扫码付钱时多支付几元,但李兰香只收5元,多的就一定要给顾客退回去。
北京一名大学教授退休后在海口定居,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多次来找李兰香理发,得知李兰香坚持为居民服务的义举,他深受感动,专门为李兰香的理发店题字:“老人之家,理发之乐”。
4乐在其中
还想继续开店
继续为大家服务
对于大家的夸赞,李兰香本人倒显得很谦虚。
“做生意当然要挣钱,但人不能只想着钱。只想着钱,人就不快乐了。”李兰香说,她的退休工资有3000多元,丈夫的工资比她的多出不少,这些钱已经足够一家人花销。
“所以我不缺这个钱,只不过想方便大家,帮大家一个小忙,大家相处得开开心心的,这比啥都强!”李兰香告诉记者,海口港宿舍小区很大,单单港西小区就有上千户居民,这当中有许多退休老人,有的行动不便,有的家庭条件不太好,一个月花5元理发,不想增加大家的负担。
李兰香坦言,退休后,其实家人并不支持她继续开理发店,不希望她太劳累,有时间就去游山玩水,没必要被理发店“拴”住自己的时间,但是李兰香不同意。
“我觉得大家还需要我,如果可以,我还想继续开店,继续为大家服务。”李兰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