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连日高温供电故障不断
54岁老电工虽患高血压苦累不请假
连续抢修24小时累垮了
他就是海口龙华供电所职工王李柏;在病床上望着吊瓶,仍想着“下周一我当班,不能抛下兄弟们不管”
海口市供电局领导到医院探望王李柏(左)。(图片由海口市供电局提供)
39年前,15岁的他穿上电网工作服,立志点亮万家灯火;39年后,年过5旬的他躺在病床上,望了望头顶的吊瓶,第一句话便是:“下周一我当班,不能抛下兄弟们不管。”
他是王李柏,一个普通的电网工人。在近40年的工作生涯中,摸遍了海口大街小巷的变压器、电线。台风或酷暑,白昼或深夜,他用自己的艰辛换来了海口市民的清凉与安心。而他默默付出的这一切,必将让他的名字在市民眼中透出一种温暖的色彩。□南国都市报实习记者赵玉顺
高温期间
连续作业24小时
6月10日,海口下起了雷阵雨,温度宜人。但市民仍清晰记得此前那长达数天的持续高温。“高温那几天,居民的用电量比平常翻了一倍还不止。”海口市供电局龙华供电所的职工王立省说,居民用电量一旦超负荷,供电设施就可能发生故障。
事实也的确如此,6月3日到6月8日期间,海口龙华供电所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市民报修电话。王李柏是龙华供电所急修班组的成员,负责现场处理市民所报修的用电问题。6月3日7点半上班后,王李柏就开始不停奔波于辖区内的各个故障点。
当时,在体感温度超过40℃的情况下,王李柏还需穿上电网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温度太高,一穿上工作服身体就会不停地冒汗。”王立省说。每次维修完后,王李柏全身的衣物都会被汗液浸透。脱掉鞋子,一天都晾不干。
当天,王李柏接到的维修任务大都是变压器损坏或高压线故障。高温作业本来就很辛苦,还要四处奔波。王李柏的维修范围西到丘海大道,东到和平北路、海府路一线。无论在哪儿,一接到市民的报修诉求都需尽快赶过去。王李柏记得,当天就曾多次在几个点之间往返。“刚从秀英村赶到得胜沙维修,接到报修电话又赶回秀英村。”
6月3日,王李柏从上午7点半一直工作到次日7点半,整整24个小时。
然而,王李柏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今年54岁的他,患了高血压。在高温和高强度的工作下,他还是坚持不住,住进了医院。
和王李柏同事多年的王立省记得,6月4日早上王李柏明显已经支撑不住,犹豫了许久都没有把“请假”两个字说出口。王立省说,王李柏的想法是“不能请,不想请”。近40年的工作经历,王李柏太明白此时正是最需要维修人员的时候。
身在病房
却惦记“周一我当班”
6月10日上午10点半,记者在海南省中医院见到了病床上的王李柏。此时他正躺在病床上,眼睛直盯着吊瓶里的药水一滴滴流下。见到记者后,他笑着打了个招呼后,就难为情地侧过身去说:“高温时我只干了一天就住院了,你们还来采访我。”
王李柏刚住院时,医生一看他的血压达到了212,当即惊讶地对他说:“你真是不要命了!血压这么高不来住院,还去干工?”说完在王李柏的病历上写着:高血压,病3级,特高危。王李柏却一边听着医生的话,一边惦记着下周一该他值班了。
王李柏肤色黝黑,鬓角的毛发已经花白。而在他的左眼上,有着一圈明显的淤青。记者询问淤青的来由时,王李柏只说是不小心撞到的,不肯讲明是如何受伤的。经过再三追问,他才小声地说:“那天来医院之前头晕,站不稳就撞在了家里的床脚上。”
这个54岁的男人,不惧高温下的24小时工作,却为高强度工作后的头晕失足而感到难为情。
在病床前,王李柏说他的祖籍是山东。1950年,他的父亲南下参加解放海南岛战争,之后就留了下来。作为革命后裔,王李柏继承了父亲的勇敢、坚毅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2014年7月18日,给全体海南人心中留下一道伤痕的“威马逊”来了。超强台风过后,海口的供电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一时间,满目疮痍。
台风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李柏趟着齐膝深的水走在海口街头,排查线路的受损情况。“树枝和广告牌把电线都给压断了。”当王李柏走到万绿园附近的一条街道时,积水最高处淹到了他的腰部。当时,街道下水道里的粪便许多都涌了出来,漂浮在水面上。王李柏硬是在深水和恶臭中,完成了所负责的万绿园区域的线路排查。
排查结果是线路严重受损,必须尽快修复。那一次,王李柏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连续奋战了9天。每天早上7点出门,到第2天的凌晨2点才到家。
最终,在王李柏和龙华供电所全体成员的努力下,5天后,所管辖区的主电网便恢复了供电。
辛勤工作
希望居民多些理解
王介超是龙华供电所的职工,曾经是王李柏的徒弟。
在王介超的心里,师傅是一个话不多但对年轻人很好的人。王介超记得,工作结束后在食堂吃饭,王李柏总会温和地对他说:“年轻人要多吃点,不然哪有力气干活?”而在外出抢修时,平日温和的王李柏每次都会很严肃地告诫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维修前都要用测电笔测一下线路。”王李柏在工作中总是很细心。
细心之外,“不给所里添麻烦”是王李柏工作时的另一个特点。王李柏是急修班组的成员,工作内容主要是应急维修。碰到大的维修工程,常规来说可以向所里申请另排人员。但在王介超的从师印象里,师傅很少向所里申请。“只要是能解决的,再累也会自己干。”
李荣生是王李柏的老班长,如今已经共事30多年。这位老班长对王李柏的评价是,平时话不多,但干起活来很有劲。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一线工作中,少言的王李柏抢修过无数的供电设施,却也在付出之后时常遇到部分居民的不理解。王介超记得,去年和师傅王李柏在一次抢修中,一位年迈的阿婆拄着拐杖,在一旁不断大声抱怨:“我孙子泡奶粉都没热水了,你们怎么还不弄好。”还有一次,因为路上堵车到达现场较晚,有居民抱怨:“我冰箱里的鱼都要坏掉了,你们还来这么晚!”
面对居民的不理解,王李柏大多以沉默相对。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明白,居民大都不接受解释,还是尽快将故障排除来得实际。
“说句心里话,有时候真是赶不过来。”王李柏无奈地说。所里的人员有限,碰上高温等其他故障点增多的情况时,即使拼尽全力也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
“我们一直在努力,但也希望大家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王李柏说。
记者手记
在这次的采访之初,王李柏并不愿意接受记者去医院探望他。理由很简单,这次高温他只干了一天就停了,把活儿都撂给了兄弟们,没理由被采访。同事陈明在门外电话沟通了十来分钟,最终无奈地将手机递给记者,轻声说:“记者同志,王师傅好像不大愿意。”
记者接过电话后,王李柏的声音很低,态度却依然十分坚决。最终,记者在承诺不拍照片和采访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后,王李柏才勉强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