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澄迈:民生账本越来越厚 百姓红利越来越多

时间:2019-10-15
澄迈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改善人居环境等民生事业

民生账本越来越厚百姓红利越来越多

近年来,澄迈教育软硬件水平迅速攀升。图为该县福山中学教师在地理教学室给学生上课。本报记者苏晓杰通讯员王家专摄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澄迈县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2018年财政投入民生领域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6%。澄迈从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多方面惠及民生,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质名校越来越多,助学力度越来越大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正式开学,来自澄迈县各乡镇的466名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进入这所刚落成的学校就读。

两年来,这所学校的建设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此次开学典礼上,许多学生家长、群众自发前来参加。“过去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只能把他们往海口送。现在澄迈引进的名校就建在家附近,孩子就近享受高品质教育,我们家长也放心!”澄迈县老城镇居民王笃俊说,当年得知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落户老城后,他经常会在行车途中观察学校的建设情况。看着一栋栋崭新亮丽的教学楼平地而起,他满心欢喜,打算等孩子上初中时,就送过来就读。“离家近,孩子往来方便,我们也能及时掌握孩子学习生活情况。”王笃俊说。

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顺利开学,是澄迈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体现。近一年来,除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外,还有iSchool微城未来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澄迈外国语学校、海南力迈中美(国际)学校等一批优质名校项目先后落地澄迈,教育高地迅速崛起。这既为当地的互联网、高新技术等产业人才解决孩子就学的后顾之忧,也逐渐减少家长、学生“两地跑”的现象。

同时,澄迈正加快办学合理化布局。目前,澄迈县委、县政府计划投入1.6亿元用于大丰、加乐、永发、中兴4个镇集中寄宿办学,并安排100万元作为项目前期启动资金,用于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在全省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澄迈县新建了老城中心第三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正在谋划建设“一校一园”30所乡村微型幼儿园,将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4700个。

依托特色高效农业品牌,澄迈还深化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促进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目前,已顺利通过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验收。

“力争让每个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成为社会的栋梁。”澄迈县教育局局长林旭说,为促教育公平,近两年来,澄迈加大了对贫困学子的帮扶力度。截至今年6月30日,澄迈累计发放教育补助资金6070人704.2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类4135人465.86万元,农村低保及特困供养类1935人238.42万元;累计发放“雨露计划”教育补助89人15.57万元。

与此同时,澄迈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免”的资助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的“三免四补”政策(即免除小学、中学、职校、中技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补助学生作业本费,职校、中技学生生活费,住宿贫困生生活费,贫困生助学金)。

2018年11月,澄迈思源学校教育扶贫联盟成立,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基地,通过托管该县太平、山口、金安等3个教育薄弱片区,实现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基础设施、后勤服务等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澄迈县还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体系,把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家庭留守子女、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学生等纳入关爱群体,通过该体系,让帮扶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关注和帮助。2019年春季,全县1000多名教师与在读4000多名贫困学生结成关爱帮扶。

海南生态软件园iSchool微城未来学校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大健康扶贫力度

近年来,澄迈积极与省内外各大医院组建医联体,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院、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南省中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进而通过组建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18年,澄迈县人民医院在上海新华医院的帮扶指导下,成立了特需门诊暨上海新华医院澄迈专家工作室,并着手打造妇产科、胸痛中心和脑卒中中心等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澄迈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在省中医院的帮扶及指导下,老年病科通过海南省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验收,儿科成功申报海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与软件同步加强的是基础医疗设施建设。2018年,澄迈县投入6.25亿元用于推进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县中医院搬迁,中兴、文儒、长安、永发等4地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项目。同时,该县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委托澄迈县城投公司代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及周转房,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诊疗条件。澄迈还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投入力度。部分卫生室还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为贫困患者提供中医服务。

家住在澄迈县福山镇美星村的赵琼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并长期患有高血压。2017年1月,福山镇卫生院主治医生王春琼与她签下家庭医生协议书,结成帮扶关系。两年来,王春琼每月入户随访,掌握跟踪赵琼兰的病情。

今年6月初,王春琼给赵琼兰体检时发现,赵琼兰的血压再次升为三级,随时有出现脑血栓的风险,于是提醒赵琼兰的儿子陈仁章注意他母亲的病情,出现问题随时反馈。7月20日,赵琼兰出现不自觉抖动腿脚等症状,陈仁章打电话给王春琼询问解决办法。王春琼建议立即送往县人民医院就诊,及时控制病情。住院期间,王春琼及其家庭医生团队全程指导赵琼兰就医及医疗报销。赵琼兰出院后,王春琼又及时送上药品。

“多亏了福山卫生健康扶贫团队时刻把我们放在心上,母亲才能平安度过险情。”陈仁章感激地说。

近年,澄迈县组建家庭医生团队84个,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好、廉价、方便的医疗服务。该工作在政策上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倾斜,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对于惠民政策,很多地方制定的标准都差不多,但落实情况不同。我们力求将每一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让贫困患者真正受益。”澄迈县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澄迈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或经转诊后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不交押金,医疗费用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保障“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

澄迈大丰镇才存村努力打造宜居人居环境,面貌一新。本报记者苏晓杰通讯员王家专摄

扎实开展“创文巩卫”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形象

“县城这些年的变化很明显,闯红灯、随地吐痰扔垃圾、沿街摆摊、乱堆乱放的现象减少了,市容市貌变美了,大家也自觉讲文明爱护环境。”澄迈县金江镇居民廖孝川说。

以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澄迈举全县之力自开展“创文巩卫”工作。该县把市区416条背街小巷分解给县城各机关、事业单位,明确包点环境卫生责任,齐心协力整治背街小巷卫生顽疾。聘请玉禾田公司负责对县城各背街小巷进行保洁,各包点单位安排专人每天对包点路巷巡查、保洁。

“前两年,都是由社区‘两委’干部带头清扫垃圾,挨家挨户宣传,经常忙到晚上12点。”金江镇千秋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日梅介绍,该辖区有35条背街小巷,包含3个居民区、5个小区、1所小学,人员多且杂,管理难度大。“刚开始大家很不理解,有的不配合,随着街道、小区环境一天天变美,大家也理解了,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李日梅说。

随着“创文巩卫”成效逐渐明显,澄迈县针对县城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市修补”工作。2019年上半年,该县累计投入65万元,对市区道路完成雨水管道、道路沥青罩面、市区人行道、公共照明路灯等进行维修整改,不断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指数和对外文明形象。

澄迈县容县貌明显改观、城市形象显著提升的同时,各农村也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以美好家园建设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前牛在村里随便跑,到处是牛粪,路边也都是杂草、垃圾,蚊虫多。现在环境治理好了,住着舒服,大家自觉把牛圈起来。上街买菜、出门干农活时把家里的垃圾带到垃圾箱扔掉,不再随便乱丢了。”老城镇罗驿村村民李贞益高兴地说,如今罗驿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慕名而来的游客明显增多,周末能接待200至300人次。其良好的人居环境与该村制定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党员巷长制等分不开。

罗驿村是澄迈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澄迈县各乡镇全面推广农村家禽圈养、人畜分离,实行垃圾减量化和分类处理机制;持续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对房前屋后、沿路、沿河、沿街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程为契机,大力开展城乡绿化行动,实施空地绿化等重点工程,对乡村公路沿线、水库沟渠、村内巷道、村庄庭院的绿化美化。

目前,澄迈县结合美丽乡村、文明生态村等工作,挑选基础好、条件充分的村庄打造成省级卫生村。2019年新建12个省级卫生村。

(本报金江10月13日电)

  • 上一篇:“新农人”唤醒乡村活力 澄迈吸引29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 下一篇:脱贫攻坚工作不力 屯昌207人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