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从海上过、便道通岛来。随着海文大桥连接岛区的便道工程竣工和投入使用,海口北港岛上3个村庄2000多人的交通出行迎来历史性的巨变。曾经,台风来时雨水几乎淹了整个岛上村庄,难以疏散的村民没水没电躲在防洪楼避风;曾经,运输盖房子的材料靠船运要比陆运贵七成;曾经,村民孩子受教育、医疗卫生等等皆因“孤”岛连通不便而苦恼……也都随着便道通车而一去不返。
“我们这里有成片的红树林,树林里每天有很多种鸟儿嬉戏,我们还有名副其实的‘海景房’,路通了,想搞起民宿和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北港岛的居民难掩兴奋地期待着、筹划着未来。
图为通岛便道
“震”痛
400多年前一场地震69个村庄被淹没
原本迈腿可过的海沟从此成了“海堑”
历史的记忆拉回到400多年前的一个午夜,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江东大道延长线、海文大桥跨海段中间区域的北港岛突发地震,岛上72个村庄的村民遭受天灾,一时间大地剧烈震动,村民们能逃走的纷纷出逃,最终69个村庄被海水淹没,只剩下3个村庄……随着时间推移,存活下来的村民以及后来逃出后又返回的村民世代发展,现在这里已经居住有2000多人。
“我们从父辈那里得知,地震前,我们这个岛与陆地间只有一条小海沟,人可以迈腿跳过去,出行也方便,但是地震后沿海的许多村庄被淹没,这里成了孤岛,出行要靠船。”北港岛村民、原村委会主任陈奕军说。
“70、80年代当时岛上连一辆车都没有,环岛路也还没修,岛上土地咸碱无法发展种植业,岛民只能依靠打鱼为生,由水产公司派船来收购渔获。”陈奕军说,还有的村民则发展起了鱼排和网箱养殖,收入还算不错,但是在岛上孩子上学、用水和通电等等都存在困难。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在岛上建起小学,因为偏僻不便,师资力量不足,现在学校也只有10个左右的学生,很多孩子都是去铺前上学,还有一部分是去海口城区上学。
因为出行不便,岛上的村民们白天打鱼、捡完海螺,到了晚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生活单调,人居环境也比较差。
村民回忆称,岛上直到1995年才拉了电灯,同年有渔民从岛外拉来打井设备,当时在村里穿石凿岩挖的五六十米深的吃水井,打出来的水也有海水的30%咸度,好在现在已经吃上了自来水。
“可以说,这都是自然条件带来的‘震痛’,尽管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地生活,但总是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岛上的村民说。
低效
以前运输出行和避风灾总靠船效率低
在岛上建房子运输材料比陆运贵7成
成为孤岛后,岛上的后溪、道头和上田三个自然村的村民们只能依靠船只出行。因为船只有限,且都是只有30多个座位的小型船只,发船的班次也并不那么紧密,村民的出行变得比较低效。据统计,此前北港岛上的居民日均出行450人次每天,而岛上的客运船每个趟次最多也就能坐31人,而为了满足岛上人们不同时间段出行的需要,一天要发船36-38趟次,村民乘船出去一趟2元,回来时1元,乘船一趟需要耗时至少10分钟才能到达彼岸陆地(文昌铺前或者海口)。
不仅如此,也因为交通的不便直接导致了岛上往返运输成本的大增。
“差不多十年前,我们家盖这三层小楼的时候,几乎所有材料都必须从岛外运进来,就要租货船帮忙运输,成本比陆地运输要贵出七成,相当不容易。”今年59岁的上田村村民陈才霞慨叹道,除了运输成本高、出行不便利外,令人头疼的还有每年的避台风季节。
在2014年威马逊台风时,因为连续降雨加上涨潮等因素,岛上几乎全部的房屋都被海水雨水淹到,陈才霞记得自己家一楼位置都被淹有1米多深,村民们基本都被村干部和演丰镇干部组织到岛上政府建设的防洪楼避险。“当时真的挺吓人,因为风雨来得急,靠船是根本难以把全部岛上的人进行疏散的,大家就只能挤在防洪楼里,没水没电过了好几天。”她说,子女在外担心,她们电话打不出去,岛外的也打不进来。
“很开心,现在路通了,我们想怎么出行、什么时候出行都更加自由便利。”有村民难掩兴奋地说。
图为北港岛内村民的渔船
求变
村民:路通后想发展民宿农家乐吃旅游饭
捕获的海鲜将会卖出更好价钱
路通了,出行便利了,将来要干啥?“农家乐、民宿!”,村民们已经有人开始动起了吃旅游饭的心思。
“我们家有几兄弟,通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大家都在村子里建起了三层的小楼,有闲置的房屋,现在路开通了大家出行很方便,我们一家想将来打造成民宿,让外边来的人上岛游玩的时候,可以有地方住,我们也可以有收入。”村民陈才霞说。
登上陈大姐家的三楼,不远处就是一片绿油油的红树林,推窗就能看到广阔的海,还有飞来飞去的鸟儿。这儿不光是名副其实的海景房,还是个观赏红树林保护区的景观台。
“现在,村民们已经有人在岛上开建了农家乐的场地,开始有做农家乐和民宿的想法,原来外出谋生的人,如果看到岛上的发展慢慢起色,想必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做相关的经营活动。”上田村小组组长饶军说,上田村有200户800多人,村里40%的居民是靠出海打鱼或者海边捡海螺为生,很多村民都有自己的一条小渔船出海,另外还有很多人是外出打工,比如帮船务公司开货运船、当水手,运输货物去广东等地。
演丰镇党委副书记、北港岛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何传就告诉记者,目前北港岛上的村民大多仍以渔业为主,村里一共有157艘渔船在作业。路通前,这里村民的渔获常常是卖20多元一斤,可是现在路开通了,出海捕捞的海产品可以直接通过陆路运输直奔市场去卖,保障海产品的新鲜度,将来可以卖到30多元一斤,这对于村民来说是不错的收入。
憧憬
旅游开发公司出了个渔旅小镇策划案
当地政府:在符合政策下考虑适当发展旅游业
记者从驻村第一书记何传就方面提供的一份材料看到,实际上已经有旅游开发公司“盯”上了这个旅游资源丰富且如今交通已经变得便利的小岛。
北港岛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红树林保护区就在岛的一侧,那里包括白鹭在内的水鸟众多,“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日余晖映海上、渔舟唱晚归岛人……景象美不胜收。
此外,还有神秘的海底村庄,这些因为地震被海水淹没的村庄还有一些老房子结构完整,还可以看到部分房屋的残骸;退潮后,沙滩上会有很多海螺可供拣拾。
这里还有200多亩的防风林以及大片区的红树林保护区,岛上已经建好了4.9公里长的环岛硬化路面。北港岛距离海口市中心27公里,距离美兰机场21公里,距离海口大学城只有5公里,周边还有文昌铺前镇,加上海文大桥的连通,可谓区位优势明显。
根据旅游开发公司的策划案,以北港岛现有的资源,未来可以考虑发展成为渔旅小镇和渔文化乐园,助力北港岛乡村振兴的同时,升级为区域旅游名片。
方案提到的北港岛发展业态包括了民宿、海洋娱乐、水下古村探秘、水上乐园和特色餐饮业等等。具体就有环保海洋观光、海钓等活动,与村民合作利用现有的天然鱼塘虾塘进行改造,结合现代趣味性和科技打造渔文化乐园,还要联动文昌铺前古渔港等旅游资源打造综合性的海洋娱乐区。
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希望体验渔村生活的都市人,在这里就可以乘舟出浅海、沙滩捡海螺、夜宿渔家中。
“目前,这还只是个设想,在政策允许、保护好红树林保护区以及周遭生态环境前提下,充分考虑岛上村民意见来打造渔旅业态,未来是值得期待和憧憬的。”何传就说。
对此,海口美兰区旅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港岛开发与否以及如何开发,有关部门曾做过相关的调研,但目前都还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