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历史特色性,其独特的民俗民风,神奇的人文资源远源流长,小小的传统民居村落是乡村生活、文化活动的载体。为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村寨发展,昌江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加大对各乡镇各村庄的建设力度,先后打造了王下乡、七叉镇尼下村和叉河镇排岸村等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昌江那些山清水秀的特色黎族村寨吧。
【排岸村简介】
排岸村位于昌江县城往西14公里,北邻西线环岛高速公路,西靠“山海黎乡纯美昌江”的昌化江畔,是一个全黎族同胞集居的村寨。这里享有“昌化江畔木棉红,黎乡风情醉游人”醉美木棉花观景之誉,海南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近年来,昌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排岸美丽乡村建设,排岸村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海南省卫生村”、“三椰级乡村旅游景点”等荣誉称号。该村住户126户,546人口。有耕地面积3039亩,水田面积1015亩,旱地面积534亩,坡园地面积1490亩;种植水稻、圣女果、椰子、甘蔗、橡胶等农作物,养殖黑山羊、黄牛、鸡鸭等。2019年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一年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排岸村有独具特色的木棉红景观点,木棉树生长于河沿两岸及水田边上,春季木棉花开时节,花红稻绿,景色优美。村庄不断完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建有木棉红景观道路1.6公里,大型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文化广场、民族文化馆、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设施,全力配合县政府实施全域全季旅游规划,成功承办全县人居环境现场会、木棉植树爱情园相亲、“三月三”节庆等大型现场会议及文旅现场活动。建成全县首家民宿,以“企业农民”的方式运营星级民宿,结合火车木棉红景观致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胜地,有效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排岸村将按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六位一体”发展理念,结合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以旅游带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使排岸村由传统黎族村落变成黎族群众的美丽家园,为昌江新时代“山海黎乡大花园”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尼下码头简介】
尼下码头位于七叉镇尼下村,截至2020年底码头有客运船舶39艘,渔业捕捞船10艘。码头水域栈道约250米。
尼下村毗邻昌化江,每年2月临江两岸、沿村道路木棉鲜花盛开,矗立尼下码头,踱步沿河观景栈道可观赏到昌化江畔两岸峰峦此起彼伏,江水碧绿,风光旖旎,沿江自然风光如画,风景迷人,宛若仙境,令人赏心悦目。
【宝山村简介】
宝山村位于霸王岭山脚,是七叉镇大章村委会下辖的一个黎族村落。全村人口75户353人,耕地面积356.7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甘蔗和橡胶,养殖和牛、蜜蜂和山羊为主。
近年来,宝山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做好“绿”字文章,培育花梨、沉香等绿色产业,依托野生木棉自然资源,发展绿色旅游,大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木棉园、木栈道、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
宝山村山水秀丽、民风淳朴,设施完备,2011年,被评为“2007-2010年海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2012年成功举办“昌化江畔木棉红——中国艺术名家海南昌江文化之旅”;2013年,被县委县政府列为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开发建设;2014年,被省精神文明办列入海南省继续保留精神文明生态村之一;2016年,所在行政村入选海南省首批美丽乡村,获得了三星级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村庄和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王下乡简介】
王下乡因乡政府驻地于霸王岭之下,故而得名。王下乡是昌江黎族自治县县最偏远的纯黎族乡镇,东南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交界,西靠俄贤岭与东方市邻隔,北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七叉镇相邻,距离昌江县城52公里。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345平方千米,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下辖三派、钱铁、洪水、大炎4个村委会,有13个自然村,共790户,3248人,村民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全橡胶产业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王下乡享有“海南香格里拉”的美誉,风光旖旎,空气清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8%,实属天然氧吧。旅游资源丰富,如皇帝洞、南尧河、十里画廊、地下仙宫、仙女瀑布、六万年前古人类居住活动的钱铁洞及俗称“黎族村落活化石”的洪水黎族船形茅草屋。2018年王下乡被评为海南省唯一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初,“黎花里”文旅项目落地王下乡,投入3000多万元重点打造了三派村、洪水村、浪论村三个源生地村落,绝美秘境再添桃源盛景:黎花一里诗里画里三派村、黎花二里时光里洪水村、黎花三里酒里歌里浪论村;以原生态为体,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民宿、农家乐、餐饮等旅游配套产业,形成独特优质的商业业态,既让游客享受舒适的休闲旅游时光,又让当地百姓安心吃上旅游饭。
【皇帝洞简介】
皇帝洞位于王下乡原牙迫村五勤岭下,距离王下乡镇区9公里,北侧200米为南饶河。皇帝洞属石灰岩溶洞,面积为570平方米,洞口向西偏北,宽约35米,高约5米,犹如雄狮张嘴盘踞于半山腰,洞内呈东西走向,深约50米,高约25米,洞顶呈穹顶状,可容纳上万余人。皇帝洞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洞穴组成,穴内钟乳石或悬挂洞顶、或拔地而起、或大如磬钟、或小若笋尖,形态各异。最大洞穴的东南方,一个90米长、天然形成的奇石形似坐在太师椅上的“皇帝”,两侧排列而生的奇石如正在朝拜的“文武百官”,皇帝洞,因此而得名。1984年,文物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古代遗物,并采集到石制双肩石锛和米字纹、网形纹、泥质印纹陶片等遗物,经初步考证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代的文物。1989年11月被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浪论村简介】
浪论村位于王下乡西北边,距离政区约10公里,是大炎村委会的一个黎族同胞聚居的自然村,全村面积为60亩,现有人口76户277人。浪论村周围群山滴翠,河流环绕,四季如春,拥有万年山泉、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要求才,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村庄环境干净清新,富有黎族风格的现代民居鳞次栉比。浪论村的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酿酒,男人善于编制牛皮凳,凭着灵巧的双手,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便可制作出各类民族工艺品;村民淳朴热情,个个能歌善舞,黎歌对唱曲调优美,抒情动听;传统的《舂米舞》、《插秧舞》、《竹竿舞》多姿多彩。在浪论村可以领略别样的饮食文化,充满黎族特色的“长桌宴”是浪论村民欢迎喜庆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丰富的特色佳肴、甘醇的山兰玉液即可消除旅途的疲劳。2019年王下乡黎花里项目启动,浪论村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被打造成黎花三里·歌里酒里的美丽乡村,在“黎族生活方式体验村”发展定位上,浪论村规划建设了海南省第一家黎族野奢度假民宿,开发了多项休闲娱乐体验项目,以满足游客多种需求。
【三派村简介】
三派位于王下乡北部,王下乡政府设于三派村辖区,分别有5个自然村(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5个村民小组,共有281户1141人。全村耕地面积530.4亩,其中水田406.42亩,旱地123.98亩;林地面积3440亩。三派村以种植业为主,全村种植橡胶2817.41亩,沉香120亩,五槟榔59亩。全村其中外出务工126人;义务教育阶段(6—15岁)94人,入学94人,入学率达到100%,其中小学69人,中学25人;幼儿园18人;高中9人;中专以上25人。自2014年以来,王下乡政府加强对三派村采取精准扶贫措施,强化产业帮扶,帮助贫困户购买槟榔苗及农用肥料,扶持农户养殖五脚猪和山羊。三派村贫困农户积极加入黎祖山鸡养殖合作社,每年年底入社贫困户可分得1200元至3600元不等红利,不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2018年三派村被王下乡政府列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行列,2019年10月份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5月已打造成为颇具黎族本土特色文化的美丽村庄——黎花一里“诗里画里”。
【洪水村简介】
洪水村位于王下东南边,距离政府12公里,辖俄力、南方、桐才三个自然村,人口161户667人。洪水村是一个“文化孤岛”,是体现最原始的黎族文化村,隐身于海南西南群山中,田畴连片,一派田园风光,村民大多自给自足,种植水稻、橡胶,生活悠闲自得。洪水村最具特色的要数位于洪水俄力自然村的船型茅草屋群落,洪水村的船型茅草屋保留着古代黎族住宅的营造技艺,堪称黎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村里保存完好的船型茅草屋共35间。为了展现黎族最原始的生活方式,2020年,政府启动了以“黎花二里·时光里”命名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通过修复和保护黎族船型屋,美化村内环境,增加网红小景提高游客体验度,游客可以置身其中,与村民一起吃,一起玩,感受生活实景,让村民变演员,生活成剧本,真实的演绎黎族人民纯朴的生活方式。配合3D声光电技术,使洪水村成为展示黎族文化历史的博物馆,村民通过传承黎族文化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增收致富。
【十里画廊简介】
十里画廊位于皇帝洞前的南尧河谷,从牙迫村开始往西,连绵5公里,由于山体的石灰岩长期受到雨水的溶蚀,使得南尧河北岸的山体像是被刀劈开一般,形成了奇、险、峻的垂直峭壁,这些峭壁垂直而下与碧绿的水面相连,其表面有着千奇百怪的黑红青斑纹图案。斑纹图案犹如一幅沿壁舒展的印象派油画长卷,看似像人、像动物、像仙翁、像佛掌,十里山壁各不同,因此号称“十里壁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