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山竹沟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同时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村民们正在采摘毛豆。吴涵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眼下正是毛豆采收的季节,在石碌镇山竹沟村的田地里,成片的毛豆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弯着腰采摘毛豆。据了解,十年前,山竹沟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种植水稻、甘蔗等低经济效益作物,2014年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时,全村人均收入不过4000来元。2015年起,山竹沟村引进企业,以政府教技术、企业包销路的模式,带动当地贫困群众种植毛豆,实现订单式生产。种出来的毛豆销路不愁,当地村民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
村民们在搬运毛豆。吴涵摄
石碌镇山竹沟村民兰慧莲说:“种了20多亩毛豆,每亩的产量约1800斤,净收入也有1300元每亩,现在生活得到了改善,这个都要感谢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扶支持。”
在县委县政府、定点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努力下,山竹沟村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帽”。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山竹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肖修宏带着乡村振兴工作队,经过多次调研,并咨询了专家的意见后,因地制宜,发动村民们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自2020年4月开始种植耐旱、成本低的木豆,目前存活木豆已超1万株。村民们种植的木豆通过扶贫网络和定点扶贫单位进行销售,包装费、宣传费等费用也全部由定点扶贫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负责。
山竹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民交流了解毛豆产业情况。吴涵摄
石碌镇山竹沟村民吉秀凤说:“是农科院给我们的种子,一亩大概有8000块钱左右(收入),我们收好、晒好,就有工作队帮我们销售,我们也放心,就等着收钱,生活过得也放松了。”
扶贫不仅要“扶钱袋”,更要“扶脑袋”。山竹沟村将青少年课外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带动扶贫扶智。2019年,作为山竹沟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海口海关投入14万元,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打造起“青少儿课外学堂”。学校、家长、志愿者和村委会多方参与,为山竹沟村17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自习、阅读书写、讲座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石碌镇山竹沟村学生陆依一说:“我们在课外学堂读书画画,玩得非常开心,学习也进步了很多。”
石碌镇山竹沟村学生家长刘芳说:“孩子来(课外学堂)这里也改变了很多,学习比较积极,这里经常提供各种活动,就是让孩子们画画,学习书法。”
通过5年的帮扶,山竹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018年的8230元,逐年增长到2020年的13261元,贫困发生率由20.3%降至0。
石碌镇山竹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肖修宏说:“继续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做好村庄清洁行动,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村民的‘六治’,抓好青少年的教育,使我们不要出现贫困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