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博鳌4月21日电(李学山)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在迈向新发展阶段时提出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是具有全球性意义的一场重要实践。4 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举行“共同富裕与包容性发展: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分论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等与会专家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17年前,我在《贫穷的终结》这本书谈到极端贫穷是可以终结的,我幸运的看到中国证明了我的观点。”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贫穷的终结》《共同财富:拥挤地球的经济学》作者杰弗里·萨克斯说,大概在1980年代,中国曾经非常普遍的存在贫困,当时占中国人口80%的人出现了绝对贫困,而现在到2020年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所以,中国的实践证明了在我们的现代世界经济中,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是有可能终结绝对贫困的。”
但他也认为,当前,即便在终结了贫困的国家,也面临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共同富裕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有非常积极主动的政府、要筹措足够的资源,把这些服务提供给所有人,包括“优质的教育,优质的医疗保健,优质的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的保护措施”。“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我们需要增加投资,更多的向穷国流动,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言,我们要确保政府的收入应该达到足够的水平,以便确保优质的和普遍的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
彭森说,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人均GDP只有239美元,中国每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人均GDP低于世界银行对最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标准,一天不到2美元,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到了去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多美元。“但是这个够不够?很明显不够,按照新的目标到2035年,我们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个实质性的明显进展,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就是两万美元以上。但是这个工作是非常艰巨的,不能一蹴而就的,首先我们还是怎么样把经济稳定发展搞好。”彭森说。
近年来,因为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交织,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的一些环境发生了超预期的一些变化,中国承受了三重压力。针对这一情况,党中央提出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方针。
“怎么样在‘稳’中求‘进’?我想还是要通过改革,特别是市场化的改革,推动我们经济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彭森表示,为此,去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文件,包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包括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文件,还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件,主要的思路还是通过市场化改革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破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共同富裕才最终有可能实现。”
“’共同富裕‘更重要的是要看过程和起点,坚持市场化改革便是其抓手之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强调指出,市场化改革能够最大限度解放社会生产力,激发每一个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这 样‘蛋糕’也就做大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刘世锦表示,目前中国正在步入共同富裕的第二阶段,即让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也能富起来。为此,可考虑用 10-15 年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把当前大概 4 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到 8-9 亿人。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在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刘世锦建议,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均等化:一是人力资本提升条件的均等化;二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是发展机会的均等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承担起在共同富裕方面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在刘世锦看来,选择浙江作为示范区有三点值得关注:浙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其认为,在共同富裕方面,“浙江很多现象很值得研究,特别是对于部分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民营企业占比低、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