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亚“走心”棚改叩开百姓心门村民住新房收入有保证
从群众需求出发,党员干部踏实干,“一条龙”服务解民忧
鹿城“走心”棚改叩开百姓心门
东岸棚改项目基本完成全部房屋的征收拆除工作,“硬骨头”海坡棚改4月也将完成征收,32个棚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倒排工期全面推进……
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三亚棚改正在大步迈进。
真心求解:
干部耐心细心服务
总拆除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15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征地拆迁。昔日“脏乱差”的东岸村,正逐步被湿地公园的绿意所覆盖,棚改后腾出的土地,也将成为三亚文化、旅游转型发展的新高地。
“东岸速度”背后,是真情实意的付出、脚踏实地的工作。“开始时,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我们只能早上6点起床,等在村民家门口,8点屋主就要出门,我们就见缝插针地给对方讲解棚改政策,一户一天拜访不下3次。”东岸村第六组组长吕函键说:“和谐征收、高效征地拆迁离不开基层党员的带头表率作用、一个个棚改干部‘三顾茅庐’的硬作风。”
从走村入户的“湿背哥”,到制表组里的80后“夫妻档”,从深夜蹲守户主家门的“小虎队”,到晒成“黑妹”的“娘子军”……为了讲清政策、争取理解,三亚棚改队员们反复上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挽起袖子帮村民打扫庭院、看管小孩;陪孤寡老人聊天、下棋;将棚改资料送到菜市场、产妇病房;把群众事当自家事,积极协调解决棚改户顾虑的各类问题。
“拆迁户租不到房屋,我们帮忙协调临时安置房;征地拆迁后,主动帮村民向棚改办催款;村民想买房,想方设法帮忙寻找房源;拿到补偿款,为村民后续发展出谋划策。”市直机关抽调的棚改支援干部刘玉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一传十、十传百,赢得了越来越多村民的支持。
棚改干部踏实干,基层党员做表率。70多岁老党员林清辉,不仅带头签约,还发动亲朋好友,说服邻里乡亲支持棚改;昔日一巴掌挥向棚改工作人员的东岸村民吕秀妹,从此愿做棚改“代言人”……从躲猫猫到主动加入搬迁的队伍,群众的心扉,就这样被棚改工作队叩开了。
故土难离,百姓多少有些不舍。“不少海坡村民跟我是同乡,会找人说情争取自家房屋晚拆。”三亚天涯区城管局四大队大队长李伟不为所动,“公平正义是棚改工作的原则,坚决杜绝‘拆小不拆大、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拆民不拆官’现象,每晚棚改小组都开会研究次日拆除方案,提前部署,科学安全拆除。”
以严实硬作风,发挥基层党建作用,三亚棚改锻造出了一批受得了冷漠、忍得住辛苦、经得起挫折的优秀干部队伍,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实处破题:
棚改从抓好安置做起
今天是市民张志海的好日子,天涯区食品厂棚改安置区9栋楼交房,他将和1000多户老邻居搬进新居,“新屋宽敞明亮,小区停车场、幼儿园一应俱全,比过去脏乱差的小区环境好太多了。”
提到新旧对比,天涯区海坡村村民欧逢源有着说不完的话。海坡382亩土地上竟有468栋建筑,平均主干道上的楼间距不足半米,“牵手楼”等违建超过90万平方米,10层以上高楼占总量的30%。“冬天5万多‘候鸟’居住,人多环境差,电线随风飘,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村路遇水变渍、逢洪便涝,是三亚湾的一道伤疤。”欧逢源当起棚改义务“宣传员”,带领37户亲戚拆除3万多平方米房屋。
渐渐地,越来越多村民做出了像欧逢源一样的选择。“棚改充分考虑了大家的实际需求,边拆边建,等待安置房期间,政府还每月补贴房租。”海坡村村民李强皇常到棚改现场看看,工地上每打下一个地桩,立起一根钢筋柱,都会令他兴奋不已。
“居民安置是棚改工作的首要前提,加快推进棚改安居工程,用心用情做好安置工作,通过棚改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说。
切实受益:
村民住新房收入有保证
傍晚的三亚,风景正好。在东岸湿地公园散步,东岸村村民吕秀妹感慨万千。“原来这就是村里的臭水塘,现在成了湿地公园,鸟语花香的,环境明显好多了。”征迁后,每当想起故土,东岸村村民吕秀妹都喜欢去公园走走。
村土地大变样,吕秀妹的生活也变了。东岸棚改签约之后,吕秀妹一家不仅住上了新房,还清了债务,她的三儿子高怀还用补偿款开了一家琴行,并且购买了一块芒果地发展乡村游,不仅圆了心中多年的音乐梦与田园梦,更解决了家庭未来的收入难题。
从收租户转变为创业者、就业者,海坡村民王应荣也在适应着角色的变化。海坡棚改腾出的86亩土地正积极筹建三亚最大的海鲜广场。“海鲜广场利用的是村集体土地,建成之后我们可以优先承租铺面,不仅有经营收入,还有分红。”王应荣憧憬着未来的新生活。
民生为大,让利于民,是三亚棚改工作中的出发点。安置先行,消除了群众眼前愁,多次调整棚改方案,为征地拆迁户提供转产转业扶持,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棚改方案多次征求大家意见,每个村民能多得到2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或等值的土地补偿款用于长远发展。”东岸村党支部书记林尤兴说。
三亚棚改,用千方百计、道千言万语,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换来群众真心支持,改走了怨气,赢得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