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没有花钱,也没有收到手机交易短信的情况下,海口的王女士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上的近7000元业务资金不翼而飞。跑到银行一查后,她气不打一处来。这“贼”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年仅10岁、沉迷手游的儿子——奇奇。
盯着银行打印出来的消费明细单,王女士看了一遍又一遍。她不敢相信,短短两天的时间,自己的账户就向一个名为“财付通”的账户,转账了10次近7000元。其中,最大的两笔为2000元,其余的8笔为648元到200元不等。针对银行工作人员提示说钱被支付打游戏的提示,王女士立马给10岁的儿子打去电话。
面对母亲的质问,儿子奇奇全盘交代。原来,这个学期他迷上了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这次周末在家,他拿到妈妈的手机后,就悄悄的输入自己之前记住的支付密码,给自己的游戏账号疯狂充值,怕被妈妈发现,他每次充值完还将银行的短信提醒删掉。就这样奇奇把近7000块钱全部投入到游戏当中,将钱变成了游戏里的一个个人物和一件件皮肤。
奇奇说,一开始在游戏里面,他技术不好、段位也不高、也没有给游戏中的人物装扮华丽的皮肤,所以周围的男孩们都不愿跟他玩,自己也跟他们没有共同的话题。可后来,他发现只要充钱,就能快速的拥有最厉害的英雄和最贵最华丽的皮肤,就可以弥补技术上的缺陷。也就是这些原因,让奇奇疯狂地充值游戏点券和Q币,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今年10岁刚上小学5年级的奇奇,对这7000块钱还没有概念。直到被妈妈发现,他心中是又怕又后悔。为了挽回损失,在记者的帮助下,王女士将情况反映给腾讯公司的客服。并按照要求,填写了相关的凭证和信息。
钱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向,但是,奇奇对游戏沉迷的样子,让我们忧心。他已经觉得,在游戏中才能找到了自信,才能与身边的小伙伴建立共同话题。我们不禁想知道,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手游,能让孩子如此迷恋,甚至达到了“上瘾”的程度呢?
谈到这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游,奇奇就兴奋了起来。镜头前,他熟练地打开了自己的游戏账号,向记者展示着他的60多个英雄人物以及70多款各式各样的皮肤。记者看到,几乎每个英雄人物,奇奇都至少购买了一款相应的皮肤,甚至有些人物的限量版皮肤,奇奇都全套购买。在游戏中,奇奇还慷慨的向游戏中的多个好友赠送了价值不菲的皮肤。
在这款游戏里面,每一个英雄人物都可以通过游戏中的金币购买,但是所有英雄对应的皮肤,都需要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点券,用点券才能购买,每一款皮肤的价格也在28元到168元不等。这么多眼花缭乱、酷炫华丽的皮肤,让奇奇感到新鲜和满足。而随着对话的深入,记者发现游戏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记者看到,在这款游戏中,一共出现了近60个中国历史英雄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名字。而李白、武则天、孙悟空、赵云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中的设定与历史背景毫无关系,这直接地影响了孩子对于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不仅如此,由于这款游戏可以免费下载,仅用QQ号或者微信号就可以登录。所以这款游戏在孩子们中间就像一款社交产品一样,现实中的好友可以在游戏中互相邀请,组队开战。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都在玩游戏聊游戏,甚至在游戏中进行攀比。
看到儿子的种种表现,王女士很是后悔。因为她和丈夫两地分居,丈夫在定安老家打工,她则带着孩子在海口打工生活。平常,她就把孩子安排在学校旁边的寄宿点,并且配备了一块手机,方便联系。没想到,这让本身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沉迷游戏。
听到儿子的回答,母亲王女士陷入了沉思,儿子奇奇也流露出了害怕和后悔。
10岁的孩子正是学习知识,养成良好习惯的年纪,可这样一款游戏的出现,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他们互相攀比,达到忘我的状态。甚至下课后,都聚在一起玩到很晚。那么,这寄宿点,就是要让孩子们放学后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吗?被送到寄宿点的孩子们又能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吗?
在王女士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奇奇所在的寄宿点。这里是紧挨着学校的一片居民区,周围有两所小学,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一楼的住户,都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了寄宿点,不到100平米的住宅内,都摆满了上下铺,十余名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在里面看电视、打闹、吃饭。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寄宿点提供午托和周托服务,午托一个月400元,周托一个月800元。寄宿在这里的孩子,要么上学离家太远,要么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记者也看到,寄宿点的条件虽然参差不齐,但都装有WiFi和电视。但是高年级和低年级、男生和女生混住,而寄宿点只有2名工作人员,既不是家长也不是老师,对孩子们几乎没有约束能力,更无法尽到看护责任。
孩子长期寄宿见不到父母,亲子关系自然疏远了很多,所以奇奇回到家才会有抵触父母的情绪。那这样的情况,学校的老师们是否有了解呢?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奇奇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唐老师。唐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平常也知道某些学生在玩手游讨论手游,但因为学校明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所以不曾看到有学生在校内玩过。而对于学生在寄宿点的情况,他们确实未曾了解过。
对于孩子们,寄宿点更多的是“放羊式”的管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有很大的影响。而玩手机游戏,其实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的监管,和孩子的自律。如何才能把孩子从手机游戏中“抢”回来,已经成为令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12岁少年小涛,半年里向腾讯财付通转账了22278块钱,用于网络游戏消费,其中仅在《王者荣耀》一款游戏中,就花钱购置了58个人物装备和71个皮肤装备。同样,12岁的小龙,为了打赏游戏主播以及玩手游,短短一个多月,将做环卫工作的母亲多年辛苦攒下的四万多元花得所剩无几。还有7岁的小新,为了玩游戏买装备,一小时花了近四千元,这些游戏玩家的年龄越来越小,充值的金额也惊人。
通过调查,这些孩子沉迷于手游世界中,多半是因为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将手机拿给孩子玩,以此来替代自己对孩子的陪伴。而一旦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对游戏产生了迷恋,家长们也无可奈何。
其实,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不仅要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更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引导,并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在“软件上”对孩子进行监管,而今年7月4号,腾讯公司旗下手游《王者荣耀》公布新的规定,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间的时长、强化实名认证体系。并且在微信上推出了服务号——成长守护平台,则属于硬件上的监管,家长可以借助平台控制孩子玩手游的时间和充值金额。
除此之外,成长守护平台还上线了“查询小号”功能,家长绑定孩子“主号”后,可显示相关的疑似“小号”信息,以通知家长,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