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位于琼海市嘉积镇的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内,身穿迷彩服的王梅川和工友一起打理兰花。王梅川是嘉积镇礼都村村民,已于2016年脱贫,她在兰花基地务工,每个月有2500元工资。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琼海扶持企业改造升级龙寿洋,引导其开发一批“定制”岗位
贫困户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
今天中午,从地里采摘完一小筐草莓,琼海市嘉积镇礼都村村民黎德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女儿放寒假回来了,摘点让她尝尝。”
心中充满着爱意,他嘴里却开始抱怨女儿:“家里又不缺你这点钱,你别急着出来工作,继续升学,把大专也读了!”
站在一旁的女儿很委屈:“您腿动过手术,每天还干这么多活,怎么受得了?我中专快毕业了,早点工作也可以帮帮家里。”黎德意笑了笑:“村里有了‘新情况’!镇政府引进企业帮助我们贫困户,企业因人设岗,比如我从事清洁工作,并不累,有时间就去。”
不打零工的时候,黎德意就打理他近两亩的草莓地。“现在,一亩地,一季草莓至少能卖两万元。”黎德意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2017年10月,他还将家里一亩多土地出租给海南叁圆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当月就领取了企业预付的4000多元租金。
算完这笔账,黎德意得意地对女儿说:“咱可不是3年前的老黎了!没事,你可以放心继续读书!”
3年前,黎德意可没这底气。他的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家里四口人的开销全靠他一个人打零工维持。
2014年,黎德意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在帮助其解决妻子医疗费用、子女上学生活费用的同时,还扶持他养鸡、鹅,种植草莓。2016年底,黎德意成功摘掉贫困“帽子”。
脱贫后,黎德意家底依然薄弱。2017年10月28日,琼海市引进海南叁圆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入驻龙寿洋进行项目开发,提升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整体品质的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
从草莓地回来,吃过中午饭,换上一身工装,黎德意又拿起扫把,去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打扫卫生。“工作很轻松,我的腿骨折过,但干这活还行。至于收入,一天有130元。农忙时,我就不来了,专心种植草莓。”黎德意说。
在礼都村,像黎德意一样受益的村民还有很多。海南叁圆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汉卿介绍,目前,公司已安排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近40户就业。公司不是有岗位缺人才招聘,而是因人设岗,贫困户能干什么,他们就设相应的岗位。
张汉卿说,正是因为承担了这些社会责任,企业在当地树立了良好形象,得到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未来整个园区打造完成后,将吸收不少于1700户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农户可以以土地入股公司,一边领工资,一边拿分红。
下午5时多,黎德意做完清洁工作,回家路上经过草莓地。“长势挺好,年前卖一批,过个好年!”黎德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