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旁的垃圾遍地都是,现在道路环境则干干净净的,都靠大家自觉参与养路护路。”今天下午,骑着摩托车悠哉行驶在村道上,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沙田村村民张全光笑道,自从和村民一同担起了养路护路的职责,每天回家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是种享受。
这,只是昌江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沙田村道路出行的可喜变化源于昌江在养路护路方面的创新尝试。
自去年初,通过将养路护路职责下放到乡镇乃至村一级,昌江的道路管理养护人员从原先的72人迅速扩大到数百人。全县293条、总里程616.5公里的农村公路实现了平均5公里就配备一名道路养护人员的目标,使得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村道经常性养护率达70%、乡道经常性养护率达78.7%。
“以前来沙田一趟,茅草都长到了路面上,养护工作量大,只靠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昌江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陈何杰感叹,人手有限、资金短缺,导致像沙田村一样公路“缺养”的现象并不鲜见,也使得群众的出行倍感闹心。
要落实养护责任就得增加人手,但这对于仅是股级单位的公路管理站来说不现实,于是将责任和任务分解,发动村民参与到养路护路中来,就成了解决“缺养”问题的不二法门。为此,昌江于去年初在全县8个乡镇设立了公路养护站,并将乡镇一级养路护路组织进一步向村级延伸,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村道路养护机制。
“我就是村里的道路养护协调员,每天有固定的道路养护任务,任务不重但效果很好!”张全光笑着说,从前大家都等着县里的工作人员来养护,垃圾、茅草日积月累难以根除,路面时不时还得小修小补。如今靠着村民开展常态化养护,道路环境质量和养护水平都有了提升。
在张全光的手机里,还有着这样一个微信群,县、乡、村三级的道路养护人员都加入其中。大家就道路养护工作在群里展开讨论交流,同在微信群里的陈何杰还会和同事们对参与道路养护的村民进行培训,帮助大家提升业务水平。
“在咱们镇里,每个行政村都有道路养护协调员,村道环境美了、道路通行顺了,都有他们的功劳。”十月田镇公路养护站副站长邓如文说,在张全光等养护协调员的努力下,不少村子自发成立了公路义务养护队伍,全民参与到养路护路的队伍里。
而为有效开展农村道路养护工作,昌江还由县级财政拨款,以大于省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标准的比例配套了养护资金。“2017年,县级财政投入资金250万元,而在今年,已经超过了400万元。”陈何杰说,昌江还引入了第三方代建制度,将工程量较大的道路养护和检测工作交由第三方专业人员操作,保障了道路质量。
“今年,我们专门投入了50万元开发了‘乡村公路电子地图’APP,各级道路养护人员只要发现问题就能迅速在地图上标注,极大地提高了道路养护效率。”陈何杰说,从“缺养”到如今道路养护实现“常态化”,离不开全民参与的好氛围。
如今走在沙田村、十月田镇的农村公路上,往日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现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三角梅和布置得整整齐齐的道路美化设施。随着道路养护队伍的壮大,越多越多村民的道路养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主动参与进来,共同扛起了养护农村公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