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先生妻子的微信交易记录
熊孩子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并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游戏充值,这样的事情近两年在新闻报道里屡见不鲜。近日,海口市民符先生准备将妻子手机微信钱包里近2万元货款提现到银行卡时,发现微信钱包里仅剩9000多元。经过查看交易记录和询问才得知,原来是8岁的儿子用妻子的手机玩游戏并充值,2天花了10090元。
8岁熊孩子用手机玩游戏,2天充值万余元
符先生和妻子平时做一些小生意,为了方便,一些资金往来都是通过微信转账。上周,符先生妻子通过微信转账收进一笔近2万元的货款,“平时钱到账后我们就会提现到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但是当时由于一些事情耽搁,没有及时提现这笔货款。”符先生说。
3月11日,符先生准备把妻子微信钱包里的钱提现到银行卡,打开微信钱包一看,发现只剩下9000多元。符先生查看交易记录发现,3月10日和11日,共有10条游戏充值的交易记录,共计10090元,最高充值金额为1988元。
熊孩子不知“¥”代表人民币,以为花的是游戏币
符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平时都不玩手机游戏,所以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自己8岁的儿子闯祸了。当天中午,符先生找到儿子询问,儿子当场承认是自己偷偷用妈妈的手机下载安装游戏,并注册游戏账户。
符先生介绍,儿子玩的是一款名叫“口袋妖怪日月”的手机游戏,游戏里用户可以通过充值购买水晶来加快升级进度,购买水晶数量不同,价格也不相同,最便宜的是“6元60个水晶”,最贵的是“4988元49880个水晶”。
在充值界面并没有出现“人民币”和“元”的字样,而是用“”表示。符先生的儿子称,自己不知道“”是人民币的意思,因此在给游戏充值时,以为自己花的不是钱,而是游戏币。
向游戏公司申请退钱,迟迟没有收到反馈
事发后,符先生联系到手机游戏客服中心反映情况,对此,客服人员表示,他们已将情况反映至相关部门,但是由于业务量较多,处理结果将会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但是3天过去了,符先生依然没有等到任何反馈。
海南大弘律师事务所汤律师认为,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另外,根据有关规定,游戏公司不能对没有注册身份证的玩家开放充值服务。“从这点来看,符先生是可以通过正常程序要求游戏公司退还儿子充值的钱。”但前提是要证明这笔钱是符先生儿子所充值,“这个取证比较困难。”汤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