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黎母山 回到最初遇见琼中的地方

时间:2018-04-12

黎母山上一片葱茏。

阔别三年之后,我再次登上黎母山,这是我最初遇见琼中的地方。

六月的海南正被热烈的阳光灼烤,但琼中依旧很凉爽,夜晚我还需添一件薄外衣,黎母山更是山风送爽,空气中满是润人的湿度,这令我感觉通体变得轻渺。

黎母山巅看群山绵延

通往黎母庙的水泥路宽阔平坦,在原始雨林中蜿蜒延展。三年前这条道路还在施工中,我是在坑洼中颠簸而行的,并且还频繁地与下山的工程车会车,一路走得很艰难。三年后再次来访,已是一路顺畅,美景相伴,就像琼中的许多地方,三年来悄悄变得更加美丽。

黎母庙在道路尽头的山巅之上,它并不恢宏,甚至更像一间山野寒舍,却有着俯瞰五指山脉广阔大地而母仪天下的气势。无论是站在黎母石像下,还是拾阶而上来到黎母庙前,极目远望,都能看见山谷里广阔的平原和绵延的山脉,都能被这一份空明、幽谧、旷渺、安详的气息环抱,这时候,谁都会卸下盔甲、面具,回归本真和最初的纯净,我也一样。

三年前站在黎母庙前,我初识琼中。三年后站在这里,我写完了第二本关于琼中的书。我说——黎母,我是小米,我来看您。谢谢您让我遇见这片美好的土地,祝愿它地杰人灵、风调雨顺。

告别黎母庙的时候下起了雨,黎母山镇的朋友们说这是贵人出门时才会有的礼遇。当我来到半山腰处的林场场部那间新建成的学而山房的时候,它的主人也对我说了同样的话。

山谷中的清雅驿站

来到黎母山的人们有些也许是要在圣山之地呼吸醉人的空气,领略如织的美景。他们成群结队,或孤身前来,都想要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静泊之所。三年前,半山腰的林场场部有两间客栈,成全了那些游山和渴望遁世的人们这份心愿,给了他们无数安眠好梦的夜晚。三年之后,学而山房又给了想要在大山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人们多了一个选择的方向。

学而山房是山谷中的一栋钢筋混凝土的三层楼房,三年前它是一所废弃的学校,三年后的今天,它被重新设计、改造、修缮,变成了一个清雅的驿站。

背靠青山,溪水从庭前流过,拾阶而上,院落中植被葱茏,这是学而山房给我的最初印象。楼房的主体结构没有太多的改动,但外侧延伸出的露营区加入了钢架结构的支柱与原木的门板和露台赋予了它更多元的色调与韵味。

一楼的教室被改造成了书画室、黎陶坊、创意工坊,以及亲子活动场所。走廊的尽头有一间大大的多功能厅,摆放着两排原木长桌长凳,这里可以是餐室、茶室,也可以是游山的人们相聚而欢的活动室。落地玻璃之上卷帘半掩,窗外的绿色倾泻而入,令这雅致的空间多了一份山野的气息。

二楼和三楼的教室则改造成了客房。每一间客房大小不一,都透着宁静、舒适的和风韵味。没有床,榻榻米席子铺满地板,房间的一隅摆放着一条长长的木台,墙上挂着的树枝也是山居之房最应景的装饰。这样雅致的客房,有书,有茶,有音乐,可以发呆、作画、写字、练瑜伽,然后席地而眠,这是我喜欢的。

二楼走廊的两端是保留了阳台状态的开放式的咖啡座,顶部用草帘遮阳,地板用原木铺就,视野开阔,毫无遮挡。坐在那里就像坐在一片绿植当中,与大自然的景色全然交融,并且能将远山尽收眼底。雨后的青山被云雾缭绕,阳光洒落在咖啡杯里,心跳声都能令杯中泛起光的涟漪。而此刻如若耳畔恰好响起了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每一个音符落在心上,都能开出一朵莲花,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学而山房的主人希望能在餐饮、住宿、娱乐功能之外赋予它更多意义,并且希望能打造一个黎族民俗文化展示区,让更多来到黎母山的人们对黎族的历史与文化有更深切的了解。我希望这样的愿景最终能实现,也希望在黎母山能有更多原乡韵味与现代风完美结合的驿站,在给予人们山居慢调生活鼓励的同时,也能担当起弘扬与传承海南本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阔别三年,重回黎母山,回到我最初遇见琼中的地方,这里的确有了许多变化。黎母山依旧秀美,微雨中娇容轻掩,阳光下仪态万千。一如在琼中的日子里,我经历过的那些美好的时刻,那些必须用眼眸定格,用心承载的景致,都是我此生最温情的遇见。

幸会,黎母山。幸会,琼中。

  • 上一篇:因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建设需要 儋州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至年底
  • 下一篇:中国首届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将于18日保亭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