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昌发射场建设者有人失明有人被钢筋穿透大腿插腹
“天舟一号”马上就要发射了,海南文昌又变得热闹起来。“躺在海边看发射”“最美航天风情小镇”……遍布大街小巷的广告提醒着人们:您已经来到中国最南端的航天城!
文昌位于海南岛东北角,背靠首府海口,坐拥广阔南海,是中国著名的侨乡。2009年9月14日,古城文昌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在文昌市龙楼镇奠基开工。海潮激荡、浪花飞舞,椰林深处,一座雄心勃勃的现代化航天城展开了蓝图。
去年,新建成的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一亮相,便赢得世人喝彩。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一飞冲天;11月3日,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媒体评论称: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迈步新的长征!
回望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个个精彩瞬间,总有一些故事让人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人让人心存感动……
1
周湘虎,文昌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一名青年工程师,也是最早一批来到文昌的航天建设者。彼时的文昌,还保留着原始的热带风貌。占地1.6万亩的发射场区,大部分被原生椰林、灌木丛林覆盖,沼泽、滩涂遍布,眼镜蛇等毒蛇出没其间,红蚁白蚁成群结队,还有飞起来如同一团黑云压顶的蚊蠓……
周湘虎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每天在荆棘丛中蹚路打桩,一寸一寸勘察场区地形地貌。一天的野外作业下来,个个都被蚊虫叮得满身包,被灌木丛划得浑身血口子,脸上脖子上大面积脱皮,脚上磨得大泡套小泡,血水粘住袜子,脱都脱不下来。一次实地勘测,途经一片湿地,周湘虎像往常一样闯在最前面,不料一脚踏进了沼泽,一会儿工夫就陷到了大腿根,战友们用背包绳、椰树枝当工具,七手八脚折腾了半天才把他拽出来。
2011年,正是发射场工程施工最紧张的时候。周湘虎一人负责了两座发射塔架的施工监理。
9月初,发射塔架导流槽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量达到3000多立方米。根据工程技术要求,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周湘虎日夜铆在施工现场。白天,忍受着海边的强烈阳光刺激;入夜,忍受着施工现场的电弧光、高强度射灯连续照射。悲剧就在这时突然袭来——那天下午,周湘虎突然感到头部一阵剧痛、眼前一片模糊。部队紧急协调把他送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医生宣布:病人左眼已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04。
由于长期两地分居,在北京做手术那段时间,是周湘虎与妻子女儿一起度过的最长时光。那天,正好赶上周湘虎33岁生日,他让7岁的女儿和自己一起吹蜡烛,没想到,懂事的女儿却说,“爸爸怕黑,我不吹”,说完一头扑进周湘虎怀里,眼泪顺着爸爸的手臂往下流。
离开北京前,周湘虎说想去天安门看升旗。那天清晨,战友们陪着他“听”了一次升旗仪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周湘虎心里也拿定了主意:我还是要回工地!就算两只眼睛都瞎了,听也要听着大火箭从发射场腾飞!
术后不到两个月,他又一次出现在熟悉的施工现场。作为工程监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看图纸、记数据、查纰漏、保质量。为了看图,他随身揣着一个放大镜,几乎要贴在图纸上才能看清那些线条和数据。看上几分钟,眼睛疼得受不了,他就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过电影”,直到把图纸上所有内容都记清楚了再接着看。就这样,两个发射工位、摞起来1米多高的施工图纸,被他牢牢刻在了脑海里。
火箭升空的那一刻,周湘虎和战友们远远望着火箭渐飞渐远,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大家知道,其实周湘虎已经看不清塔架的模样,巨大的火箭拖着尾焰,在他眼里,也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光点。周湘虎却说:“没关系,我心里边都看着呢。”
2
入伍来到某特种工程安装总队,何睿才发现“上当了”。1990年出生的他在家学的就是汽修,使的是钳子、扳手;来到安装总队,干的还是老本行,用的是焊枪、老虎钳,连摸摸真枪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何睿才明白,别看部队名字土,干的事业可大着呢!从原子弹地爆塔架到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从载人航天发射场到“嫦娥”卫星发射场,从战略导弹发射竖井到高新技术工程试验靶场,总队组建50多年来,几乎参与了我国全部尖端武器装备试验场的建设。
2011年5月,何睿来到海南文昌,参加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建设施工。
“建设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是总队施工地图上的新地标,是总队辉煌历史上的新篇章!”领导这么一讲,何睿心里就像烧起了一团火,比工地上热辣辣的太阳还炽烈。
那天,何睿和战友们正在进行发射塔架导流槽施工。4000吨钢筋,被他们插花一样插满了导流槽的作业面。海南的天依然蓝得那么透明,正午的日头像往常一样晒得人睁不开眼睛。被太阳暴晒后的钢筋,温度能有五六十摄氏度,隔着胶鞋都烫脚,汗水滴在上面,刺刺冒烟。
何睿正在脚手架上捆扎钢筋,只觉得一阵眩晕,突然,眼前一黑,脚底一滑,一跤跌落下去。战友们只听何睿“啊”的一声,抬头看时,全都惊呆了:密密麻麻的钢筋丛林里,何睿仰面朝天被一根安全绳悬吊在空中,一根拇指粗的钢筋穿透他的大腿,直接插进了腹腔。大家一边呼喊着何睿的名字,一边把他从几十米深的导流槽抬出来。飞驰的救护车上,连长冯晓死死握住何睿的手,一遍遍地呼唤:“兄弟,挺住!马上就到医院了,挺住!”半路上,何睿苏醒过来。他艰难地睁开眼看了看冯晓,嚅动着嘴唇,断断续续挤出一句话:“连长,对不起,我又惹麻烦了……”听到这话,冯晓的眼泪唰地下来了。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手术抢救,何睿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说,这小伙子真是命大!那根钢筋还差一小点就戳到了大动脉,近60厘米长的钢筋穿进身体,竟然没有伤到任何器官,简直是个奇迹!
术后不到1个月,何睿就出院了。部队不让他干重活,他就跑到塔吊班跟着学吊装,“大家都在拼命干,我又不缺胳膊少腿,总不能闲着吧?”施工结束后,何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
胡旭东,这位曾经上过央视《开讲啦》节目讲台的“80后”帅小伙,已多次担任航天发射“01”号指挥员。
从“风云”到“北斗”,他组织指挥的航天发射任务,发发成功,次次圆满,人称“福将”。可这位“福将”在担纲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01”号指挥员时,却着实被“将了一军”。
“长五”发射“零日”那天,火箭点火时间被设定为18:00。
上午10时,动力分系统报告:火箭助推器氧排气管泄漏,不能正常实施加注!发射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经过现场紧急排故,确认加注可以继续,火箭点火时间被推迟到了19:01。
这,仅仅是惊心动魄的开始。下午17时左右,火箭发动机预冷失效,这是关系到发动机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性指标,指挥部先后启用6套应急处置预案,均告无效。
“嘀嗒,嘀嗒”,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离发射窗口越来越近。指挥大厅里,从院士到专家、从将军到士兵,人人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有专家建议,组织应急撤离,泄出火箭燃料,检查排除故障后重新组织发射。
可泄出燃料谈何容易?当时,火箭贮箱里已经注满了数百吨液氢液氧,就像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根针掉在地上产生的能量,都有可能引爆液氢这个高能“魔鬼”,使整个发射场区毁于一旦。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瞩目海南,等待着“长五”首秀。取消发射,中国航天的金字招牌势必蒙上阴影。
“让我们再试一次!”4名抢险队员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发射塔架,对发动机预冷设施进行人工操作。火箭发动机温度终于降了下来。经过现场会商,点火时间重新设置为20:40。
20:37,胡旭东镇定地发出“3分钟准备”口令。不料,险情再次发生。动力系统报告,火箭箭体上一个连接器因低温结冰,未能正常脱落!
“复位脱落程序,重新组织脱落……”反复3次之后,随着一阵冰碴飞溅,连接器终于成功脱落。火箭点火时间又被推迟到20:41。
20:40,发射已进入倒计时1分钟,火箭控制系统突然报警。整个指挥大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着“01”号指挥员的决断。经过对控制系统数据进行认真分析,胡旭东迅速作出判断:“控制系统能够正常执行发射程序”。
20:42,胡旭东再次发出“1分钟准备”口令,长征五号重新进入发射准备程序。
“……3、2、1、0,点火!”随着胡旭东清晰坚定的口令,20时43分04秒,长征五号火箭拔地而起,直上云端。面对瞬息万变的突发情况,“80后”指挥员胡旭东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精准的判断决策、科学的指挥调度,为中国航天写下了新的一页!
漫步现代化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谈起周湘虎、何睿、胡旭东,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只是成千上万名航天人中的一员,就像发射塔架上一颗颗不起眼的螺钉。但正如发射场那幅标语写的那样:“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在中国航天事业的漫漫征途中,谁又能说,他们不是逐梦九天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