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三亚稻田里来了洋学生 学南繁技术感受海南文化魅力

时间:2017-04-10

学习南繁农业技术,感受海南文化魅力

三亚稻田里来了洋学生

4月春意浓,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三亚南繁研究院)实验基地的超级稻示范田里稻浪翻涌。为了驱赶到稻田觅食的鸟儿,工人们用彩带在田间搭起了一张“保护网”。微风拂过,飘动的彩带发出沙沙声。

“华老师,稻穗饱满,长势良好。”三亚南繁研究院的印尼“洋学生”迪威头戴草帽,将自己分析的结果告诉水稻专家华泽田。

去年3月,三亚南繁研究院与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共同推动三亚与梭罗大学在热带农业科学、现代农业技术、遗传育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从今年2月到4月,迪威等6名来自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的学生,将在三亚南繁研究院跟随专家学习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西甜瓜与蔬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旱地农业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等应用技术课程。据了解,这是三亚南繁研究院首次接纳外国大学生入院学习。

“洋学生”在三亚南繁研究院实验基地学习。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异国求学刻苦钻研

“非常幸运,我是第一批到三亚南繁研究院学习的印尼学生。”迪威说,印度尼西亚是农业大国,水稻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热作资源丰富,农业科学技术的提升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帮助印尼留学生在三亚的学习,三亚南繁研究院采取理论授课、课堂交流讨论及田间实地实习等综合培训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全英语授课。同时,该院还为6名印尼留学生请来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教授简单的汉语词汇和中文歌曲,加深双方的文化交流。

三亚南繁研究院技术专家王爽说,这些印尼留学生在实验室里非常认真,对平时所接触的名词和每一类品种都会做详细的记录。

一次,在病虫害标本识别课上,王爽用英语向留学生们介绍了一项病虫害标本。因发音不同,留学生们一开始没有听懂王爽所读的单词,便多次在课堂上示意不理解单词的意思。后来,王爽将这个标本的英语名称输入手机,又利用网络找出标本的幼年期、成虫期等各个时期的图片,帮助留学生们学习辨别。

根据三亚南繁研究院的课程安排,印尼留学生通常在一天内要交替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他们学习很认真,也很能吃苦。”华泽田表示。

在华泽田的教学中,“细致”是他对自己和“洋学生”迪威的共同要求。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细微的观察,要在试验田中呆上数小时。四月的三亚烈日炎炎,俯身在水稻田里,不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迪威从来没有叫过苦,无论天气多热,从不迟到早退。”华泽田说。

如果说进稻田如同洗桑拿,那么进瓜菜大棚就算得上是进蒸笼了。“天气很热啊,但是必须坚持下来。”印尼留学生萨米在三亚学习西甜瓜栽培技术。由于瓜果已经到了成熟期,她时常要进到大棚深处查看瓜果生长情况,“果香充斥着汗水,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虽然每天汗里来汗里去,但萨米表示自己收获颇丰。“大棚里的水肥一体化设施,瓜棚外安装的防虫灯、防虫网等病虫害防治手段都很先进。”萨米说,瓜果从播种到采收都不使用农药与化学药品,让人很长见识。

“实验基地里还有平时难得一见的彩色水稻,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必须好好珍惜。”迪威说。

由于精通英语,杨宁是6名印尼留学生在三亚学习时的生活领队,主要负责照顾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协助教学工作。

在三亚的学习过程中,迪威等人学会了使用微信。“他们每天都要用微信制作学习日记,晚上到宿舍后还会拿出来再温习一遍。”杨宁说。

“三亚南繁研究院实验基地是中国一流的农业科学研究基地,这里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印尼很受欢迎。到南繁学习是我的心愿,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有用的知识报效祖国。”迪威说。

迪威(右一)等6名印尼大学生在三亚学习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能歌善舞友好活泼

“他们太活泼了,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有时还喜欢跟我开一些小玩笑表示友好。”杨宁说,有时,这些留学生们会用夸张的语气与他打招呼,“杨老师,怎么一天不见,你就胖得我都抱不动了?”

“在我的祖国,‘笑口常开’被认为是一种社交礼貌。开玩笑和展现笑容是最常见的表达友好的方式。”迪威说。

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越来越多后,杨宁又发现了留学生们的另一项技能——能歌善舞。

有时,杨宁会带领留学生们一起去逛三亚市区,感受三亚本地的风土人情。伴着街头音乐的节拍,留学生们在街上就会开启飙歌飙舞模式。有时,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留学生们也会突然来上一曲,跳起独具风情的印尼舞蹈。学会一些汉语歌曲后,印尼留学生开始尝试将汉语歌曲与印尼舞蹈相结合来表演。

迪威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歌舞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备受大家欢迎。”

遗憾没能早点来海南

“三亚的气候与我们的家乡相似,生活节奏也与家乡差不多,但是风光却大不相同。”印尼留学生奇奇说,此次是她第一次来中国。赴琼之前,她没想到中国还有海南这样悠闲惬意的地方,风光秀美,城市整洁。

在三亚一个多月的生活中,奇奇与同伴们走遍了三亚及周边的特色景点,体验了独特的异国文化。“竹竿舞、冼夫人文化、黎族服装、普通话还有海南话,都很有趣。”奇奇说,尽管她现在接触到的海南文化只有皮毛,但是其展现出来的魅力已经足够令她神往。

为了让印尼留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三亚的学习生活,体会中国文化,三亚南繁研究院专门请来对外汉语老师,指导他们学习简单的日常中文和中文歌曲。

“到中国前,我的同学都说中文很难很难,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迪威说,他很喜欢中文,并且很享受学习中文的过程。在他看来,中国的魅力在语言上便得以体现。

“汉语博大精深,人们表达开心不一定非要说‘我很开心’,还有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非常有趣。”迪威说。

热爱歌舞的迪威在三亚南繁研究院学习之余,会将汉语歌曲与印尼舞蹈相融合,教自己的同学们一起来跳,三亚南繁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会好奇地参与进来。每天傍晚在夕阳下的热舞,已经成为印尼留学生在三亚的一大爱好。

“三亚让我有家的感觉,感谢大家的热情接待。”采访时,迪威对记者用不甚流利的汉语说了一声“谢谢”。

4月底,迪威与5名同伴将结束在三亚南繁研究院的交流学习。回国后,他们将到印尼的农业科技公司为祖国服务。“我最遗憾的是没能早一点来到海南。”迪威说。

“中国有很多很棒的地方,留给我们以后去探索的地方太多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再到海南和中国来。”萨米说,“下一次,我希望停留的时间能再长一些。”

  • 上一篇:琼海使出“铁手腕”整治违建 今年将拆除违建4万平方米
  • 下一篇:儋州小学生写作文埋怨父亲:你快不是我爸了 你是手机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