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在儋州开幕

时间:2018-05-04

5月3日,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在儋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嘉宾围绕“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寻求新形势下古村落的发展方向”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困境和出路,以求更好地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10多年前,冯骥才等一批专家、学者在西塘发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西塘宣言》,呼吁保护传统村落。10多年来,保护传统村落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迫切性不断提升。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这重要的时间里,我们在历史文化名城儋州举办“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高峰论坛”,共同探讨传承发展传统村落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探究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意义非同寻常。

据悉,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共儋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网易海南共同承办,儋州市文体局、海南东坡书画院、中旅远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孙苏;儋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温龙;住建部原司长、教授李先逵;北京大学教授何文义;国务院研发中心副研究员黄斌;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琼台复兴计划首席专家张继焦;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首席专家陈海洋等领导及嘉宾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

召开本次论坛的意义:

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孙苏致辞

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孙苏在致辞中谈到,对于海南来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是响应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一环。本次论坛有四大意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镇化的要求,更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中心思想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深度解决“三农”问题制定的重大决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助于推进全省的全域旅游工作;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论坛将系统地对外展示儋州乃至全省在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活动添彩。

儋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温龙致辞:

儋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温龙在致辞中说,儋州市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还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如乡愁文化、村庄的民俗民风文化,通过对乡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建设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用独特的文化载体打造旅游特色,带动农民致富。同时以“乡风文明”为中心,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农村物质文化,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中国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致辞

中国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认为,我们要深入研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保护区建设的关系,从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等不同方面努力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在系统梳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融汇、转化、传播等多种手段,有效地促进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使海南的传统村落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作出示范和表率。

专家说了什么?

在此次论坛上,李先逵教授、何文义教授、副研究员黄斌、杜晓帆教授、朱启臻教授、琼台复兴计划首席专家张继焦、邱育章教授、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首席专家陈海洋等均对村落保护做了主旨演讲。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们重点说了些什么?

李先逵 (住建部原司长、教授)

留住乡愁文化,坚守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与基本理念

城市规划三大转型: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创新、城市管理制度与程序完善、城市设计强化与提升。基本理论观点:城市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城市规划定位转变:从经济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功能城市走向生态城市;从国际城市走向地域城市。城市规划基本指导原则“一二三”:一个核心,二个结合,三个要点。一个核心:“天人合一”核心理念。“天”即依托自然山水脉络。“人”即延续城市文脉。即“地脉+文脉”。创中国特色现代城市。二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三个要点: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时代风貌。要明确一个核心,强化二个结合,突出三个要点。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为留住乡愁,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也将有更新的要求与发展。

何文义 (北京大学教授)

传统村落保护与特色小镇开发

散布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传统村落风情各异、历史悠久,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在快速消亡。2012年,全国首次启动对中国传统村落的大调查,初步掌握了近2万个传统村落信息。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到城镇化的进度和质量,更关系到传村落里的民生福祉。

黄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互联网赋能传统村落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拥抱互联网,乡村也要做好准备。乡村承接城市要素,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拥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要有一个明确的集体经济组织,其各项权利应在规划阶段就梳理清晰,包括所有权、经营权、抵押权、转让权等,并建立明确的PPP合作机制,明确村集体和投资商的权限和收益;农民及其所拥有的乡村内各项权益,可通过股权、产权、经营权等诸多形式予以实现,而非直接通过农地等生产要素实现。这其中,政府应发挥充分的引导作用;合作方最好应是可以将农业生产方式纳入到其综合产品体系中,从而获得农业之外的增值收益。如旅游、渠道、品牌、甚至城市建设等。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更加注重要素而不仅仅是设施。

杜晓帆(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文博系)

乡村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辨析

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需求。认识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或对一个社会的意义,而不是由于它们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具有外在的价值。文化遗产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应该只关注经济和环境方面,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或许更为重要。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乡村振兴要尊重农家院落的价值

乡村振兴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这个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乡村特点及价值体系。乡村振兴只有在尊重乡村功能与价值体系基础上,传承和提升乡村价值,并不断赋予新的、更高水平的价值,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忽视乡村价值体系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其结果往往导致村落共同体解体,生产难以为继,生活陷入窘迫境地。因此,振兴乡村,必须了解乡村价值体系。农家院落是乡村重要构成要素之一,这里仅就农家院落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做些论述,旨在引起大家对村落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关系的关注,思考应该把青海的乡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

海南的传统村落价值重估、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

增加传统村落名额,复兴海南文化。呼吁1:建议国家住建部在评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时,增加海南省入选传统村落的名额。呼吁2:建议海南省自行设立省级传统村落名单,以此增加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力度。呼吁3:建议海南省在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同时,尽快设立一个关于传统村落的大型调研课题,对所有村落的历史遗产与文化资源等,开展起一项全面而系统地调查工作,以避免快速的经济大建设对村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的大规模冲击。

邱育章(深圳大学教授、香港中厦建筑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文规划营造学会会长、中国古建筑学会副会长)

海南乡村振兴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随着海南岛成为举世瞩目的自由贸易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不仅仅是要农村的经济腾飞,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在道德伦理的文化复兴中起到积极作用。海南岛有着辉煌灿烂的人文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我们坚信,海南岛一定会早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一定会在全国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建议把苏东坡工作居住过的阜阳、杭州、黄州、惠州共五个城市捆绑起来一同申报。这样能够更加形成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陈海洋 (海南省人民政府综合评审专家、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自由港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新视角

2018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发展表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必须要同时进行,因为单一的、绝对的保护行不通。传统村落要延续和发展下去,必然要与新时代社会对接,而乡村旅游则是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最有效的手段。

  • 上一篇:海口一女司机打起歪主意 小轿车“装”出租车拉客被拘留
  • 下一篇:陵水2018电商扶贫节开幕 当日完成逾3千万元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