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定安开展古城保护修缮规划 古城有望重现风采

时间:2018-05-08

明清时期,素有“小苏州”之称的定安古城是定安县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日前,南海网记者从定安县规划委获悉,定安县已着手开展古城保护修缮规划,届时定安古城有望重现风采。

位于定安县以北的定城镇,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拥有明代老县衙、潭榄村冼夫人庙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为璀璨的文化瑰宝莫过于定安古城。

定安古城内现存的部分古城墙。南海网见习记者苏靓摄

回首历史:临江而筑,繁华似锦

据史料记载,定安古城筹建于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开工,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建成。古城临南渡江而筑,西门、北门均可见江流并建有渡口、码头。从古城西门沿古道便可走到南渡江边,1958年前,南渡江是定安县唯一的航运水道,古定城内水路四通八达,南来北往的商船、商人都要凭借南渡江的舟楫来此贸易。这条“黄金水路”是南渡江货运、客运水路的交通枢纽,彼时古城内商贾熙攘穿行、货船舶渡往来不绝。清末诗人李尚华曾在此咏叹人生,“建水楼头渡客舟,一竿渡尽世途忧”。

这座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存的还有解元坊、清潭亭、北门古道、关圣庙、见龙塔、文庙、尚友书院、明照阁、莲井、特色民居等建筑及县署遗址。据定安县博物馆馆长苏逊介绍,由于历史更迭、解放后县城扩建以及文革等原因的影响,城墙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古城城墙现仅存西门、北门以及1000米城墙,定安古城墙是目前海南现存唯一较好的县治城垣。

如今的定安古城已不见当年贸易繁忙的景象,5月2日,记者踏着青石板小道,找到了由玄武岩大青石条叠砌筑成的古城墙,触摸斑驳的石墙,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昔日繁华的西门码头也因南渡江防洪堤的建设而废弃,如今的码头空无人烟。

保护规划:尊重历史进行修缮

走进定安古城老县衙遗址,南海网记者看到老县衙的牌匾、大门及部分区域已经完成修复,但地上仍有不少散落的木柱及工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老县衙的修复工作,由于天气、资金等因素,目前修复工作已停滞数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老县衙修复进展缓慢,一方面是因为文物修缮重建必须修旧如旧,材料购买难度大、工序繁多、工艺要求细致且无法交叉进行导致施工周期长;二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反复多次组织专家、教授进行论证优化方案。

记者联系了定安县博物馆馆长苏逊,他向记者介绍,定安县定城老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69年),坐北朝南,占地约17亩,为四合院式布局。苏逊说,目前老县衙的修复工作仍在进行,计划在原址上打造老县衙历史文化公园,让更多人的了解定安的历史文化。

在定安县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刘移灰看来,定安古城的历史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应该进行保护规划,让定安古城吃上“旅游饭”,刘移灰说,“定安古城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文化是历史赠与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要在尊重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加以保护,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进行规划”。

刘移灰告诉记者,2011年定安县审议通过了《定安县定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着手开展古城文物保护工作,未来还将依据规划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更多人了解定安古城及定安文化。“在老县衙遗址上建设历史文化公园,把东门街市场打造为古城特色花鸟市场,保留特色、有价值的民居统一建筑风格,对东门街、中门街等历史街区依照风格、定位进行修缮。”刘移灰说,挖掘定安古城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产业,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吸引各地游客,让定安古城恢复昔日的繁华与风采。

(原标题:定安开展古城保护修缮规划古城有望重现风采)

  • 上一篇:三亚出台应对举措 加强沙滩等公共区域综合管理
  • 下一篇:海口市民称公交站离自家窗口不到10米 站点已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