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白塘村:瓜果飘香暖农心党员趟出致富路》《定安破解“村级空壳”实现多赢》《定安引入新型加工企业创新加工方式推动槟榔产业升级》《定安:小粽子做出大市场》……近年来,有关海南定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使定安“名声大噪”。而在这些新闻报道背后的“幕后推手”,就是定安县委新闻秘书、新闻办主任司玉。
作为一名“80后”党员干部,司玉的工作当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他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断提升定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定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我的工作归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牢记党员使命,做好基层的‘传声筒'。”7月12日,司玉拿着刚出炉的一份《今日定安》报,略带欣喜却又低调地说。
爱上定安,爱上宣传
司玉是山东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海南工作,成为定安县文明办的一名科员。“来海南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热土,阳光、沙滩、空气,特别是本地人热情、淳朴,不排外,包容性强,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司玉说。
初到定安,司玉立即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南建洲的辉煌、南宗宗坛文笔峰、海南省唯一探花郎故居、母瑞山“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更难得的是,这里的宗祠文化、军坡文化等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
凭着对定安文化的喜爱、过硬的的文笔功底和突出的工作热枕,司玉这块“好苗子”很快被发现。2015年3月,司玉开始担任定安县委新闻秘书、新闻办主任,从此开启了他的“笔耕”模式。
司玉带领着新闻办的工作团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策划报道,一篇篇关于定安社会经济发展的宣传报道不断出现在由新闻办主管的《今日定安》报上。这些报道充分挖掘基层正面典型,传播正能量,为定安鼓与呼。同时,司玉还积极协调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通过策划报道推介定安,其中多篇由司玉主笔的报道刊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海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此外,司玉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静美定安”微信公众号积极传播定安本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态资源,讲好让定安故事。
2014年,司玉荣获公务员三等功称号。
青春岁月,笔墨留痕
“定安现在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作为定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谈起对定安的感情,司玉脱口而出。
拿什么记录?如何去见证?司玉的回答是用笔,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报道。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做基层的‘传声筒'。”法学专业出身的司玉起初并不了解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但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最终成为一名合格且出色的宣传工作者。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司玉和新闻办的报道团队总是冲锋在前,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线发生的正能量故事,将青春挥洒在定安基层的每个角落。
在司玉的笔下,从自己掏钱办公益书屋38年的村民孙衍吾,到在母瑞山深处坚守31年的教师刘金凤;从将公益当作毕生事业的林录星,到创办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的退休民警李国超……一批批基层的感人故事在《今日定安》报上得到传播,凝聚起一股动人心扉的暖流。
司玉印象最深的采访经历是两次到龙河镇高坡村采访。高坡村曾经是定安有名的“光棍村”,在定安县委、县政府的帮扶下,高坡村的命运被改写,目前高坡村已经娶进来二十多个媳妇。特别是陈香若和许海桂这对“90后”小夫妻,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上过央视接受过专访。
司玉第一次去高坡村是2009年,整个村庄贫困潦倒,村民的精神面貌很差。时隔5年,司玉到该村回访时发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很多小孩子在嬉戏,村民们非常自豪地展示他们种植的农产品,“他们的笑容是5年前看不到的,村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高坡村的脱变,充分证明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司玉说。
牢记使命,坚持学习
与高坡村的村民们一样,司玉也一直在“奋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司玉始终重视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始终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作为一名新闻宣传人,他始终对党忠诚,在工作中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传播主旋律、正能量。
“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好,所以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学懂、弄通,才能够把相关精神传达透彻,服务于基层群众。比如近期我一直在关注的热点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和脱贫攻坚等。”司玉说,学习就是要不断贴近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这样才能既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又与时俱进。
学习的另一动力是“补短板”。司玉坦承,非新闻科班出身的他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后发现自己有些“吃力”,“采访中经常要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交流,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大,而很多专业知识在现场是听不懂的,需要回来后下功夫,所以这种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司玉看来,最需要“补课”的是树立“走转改”工作作风。“我们党的宗旨就是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假如脱离了群众,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报道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我经常要求新闻办的同事们要多走基层,多听群众说,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触摸到最真实的民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