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上绑定银行卡,方便购物消费,不是什么新鲜事。海口的孙女士耿耿于怀的是,前几个月,她那张跟手机绑定的银行卡,突然少了两万多块钱。而这事竟然是10岁的儿子惹的祸。问题能否补救?儿子的教育该如何进行?孙女士想弄个明白。
孙女士告诉记者,她这张交通银行的储蓄卡是和手机的支付宝账号绑定的。今年4月份,发现卡里的余额不对劲后,孙女士立即去银行查了流水信息。也是到这时候她才发现,陆陆续续有钱通过支付宝,转账到了一个叫做东莞市讯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账户。
孙女士支付宝的账单显示,从今年3月7日到3月20日,整整13天,通过购买“元宝”、“特惠礼包”等,她的账户消费了两万多块钱。孙女士说,因为银行卡的短信通知提醒已经到期,所以她没有及时发现银行卡的消费情况。而针对银行工作人员提示说钱被支付打游戏了,孙女士回家立马询问了10岁的儿子小益。
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充值记录,孙女士便气不打一处来。原来,这个学期小益迷上了一款名为《葫芦娃》的手机游戏。小益说,学校里有同学在玩这款游戏,看到大家在玩,小益也没忍住,就用妈妈的手机下载了这款游戏,每天都玩上一两回。记者看到,小益的游戏账号是VIP10级,游戏人物是一个葫芦娃,等级是13级。而小益经常花钱充值的是游戏里的“元宝”,据了解,1元等于10个“元宝”,而元宝可以用来购买装备、法宝、或是进行升级等等。
小益说,一开始在游戏里面,他技术不好、级别也不高,所以玩游戏的时候总是输。后来,他发现只要充钱,就能最快速的升级打怪,还能拥有很多厉害的法宝,最快地获得游戏胜利。也就是这些原因,让小益疯狂地充值游戏里的“元宝”,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记者注意到,小益能够很熟练的解开孙女士的手机锁屏,也能熟练的进行游戏里的消费支付。
孙女士说,平时虽然她和丈夫工作忙,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也没有松懈过,平日里管孩子也十分严格。不过,孙女士说,因为孩子需要在手机上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所以每天孙女士就会给孩子看一会手机,只是没想到小益会趁自己不注意,偷偷玩游戏。事情发生后的这几个月以来,孙女士深刻反思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表示今后不光要严管孩子,还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
另外,在孙女士看来,孩子年纪小,对金钱没有太多概念,游戏平台也应该加强对游戏充值者的审核监管。所以,她希望能通过游戏平台,要回这笔钱。随后,记者帮忙拨打了这款游戏界面中的联系电话。
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是该游戏的提供平台,对于孙女士反映的情况,他们可以帮助向上级进行反馈,并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做回复。另外,记者帮忙咨询了律师的建议。
怎样让孩子走出手游,我们栏目也在之前的报道中,和社会、家长、孩子做了许多的探讨。其实,游戏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我们一味的禁止孩子玩游戏,反而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想要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仍需要主管部门、游戏厂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力推动。监管部门应该因时制宜,出台有效的监管措施;企业应该意识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推出举措,优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家长、学校和社会也需要意识到自身的教育和监管责任。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