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问题至关重要。现在,脱贫攻坚的大势已经起来了,各地的决心不小,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贫困群众的期望也很高。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扎实推进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纵观我国30多年扶贫开发历程,不难发现,把握正确方向始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位要求,只要方向正确,扶贫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不断深入。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校正方向、完善思路、改进工作,落实精准扶贫脱贫的基本方略,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就能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把握正确方向,要准确把握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时限要求,防止层层加码。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工作中,要严把时限要求和脱贫质量,既要防止为了早日摘帽而冒进,搞低标准脱贫、突击式脱贫,犯“急躁症”,又要防止因为时间后移而懈怠,把急需干、能干成的事往后拖,犯“拖延病”。必须切实端正态度,做到干劲不减、措施不降,确保所有贫困群众如期保质保量稳定脱贫。
把握正确方向,要准确把握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工作导向,防止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不仅会软化脱贫攻坚的硬办法,虚置脱贫攻坚的实招,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信誉,必须切实加以防止。要实实在在帮助困难群众培育增收门路,不能以拔高收入的方式给脱贫掺杂水分。要把扶贫政策覆盖到每个贫困地区、每个贫困群众,不能把扶贫资源集中到少数几个点上。要健全完善退出机制,不能不顾实际层层分解年度脱贫指标,让群众“被脱贫”。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避免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纸面上,陷入繁杂的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中,从而确保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把握正确方向,要准确把握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的基本原则,防止忽视主体作用。贫困群众是扶贫的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众致富,但不能大包大揽,变成“干部干、群众看”,更不能把扶贫好政策变成养懒人的政策。要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坚定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光荣脱贫。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充分激活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效在精准。要在精准建档立卡的基础上,采取绣花式扶贫、滴灌式扶贫的办法,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有致富门路。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载体,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立足于便民利民,做到有序衔接、无缝对接,简化程序、方便操作,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更好地保障群众利益。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不折不扣的硬指标,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把握方向、精准发力,我们就一定能打赢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写下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