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行一款“防楼上噪音神器”,不少网友表示对付楼上糟心邻居“效果明显”。网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出现好几页类似震动马达。发货地显示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价格从百余元到上千元不等。在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里,记者发现这款设备获得不少好评,购买用户称“效果明显”。评论包含“一开电源就觉得整个房顶都在震”、“震楼神器很有效果,楼上安静多了”等。(4月13日人民网)
称震楼器为神器,并非虚言。有使用者就表示,“威力大”,“连续震动两晚后,楼上的恶邻被制服并主动上门示好妥协”。但正如其名称,这是一款“防楼上噪音神器”,而它忽略的,却恰恰是自身所带来的噪音,因这种设备的目的就是制造噪音。这种“以噪制噪”的方式,其实是“以暴制暴”的翻版。邻居扰民不对,但这不应成为自己扰民的合法理由,互相报复容易陷入“冤冤相报”的循环死圈,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纠纷。不止如此,有建筑学专家称,如长期使用这种大功率的机器对墙体进行震动,很可能对楼房造成损坏,严重的话,甚至还可能造成房屋裂缝,影响居住人的安全。
震楼器的出现,其实呼唤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从低矮平房住进高楼大厦,居住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对生活习惯的更高要求。在原先的居住环境下,孩子们跑动、拍皮球等玩耍行为,人们打麻将,甚至举办PARTY,对周围的人群是影响不大的。在高楼环境之下,这一切一下子都变得刺耳,这就需要人们重新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受影响者,也要尽量对他人予以谅解,以委婉协商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请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多数人应该是能够接受的。曾读过一篇文章,写一家人居住在一楼,有一个病人。家家户户进出时,防盗门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而病人恰巧不能接受这样的声音。于是,一楼的业主挨着拜访其他业主,请大家予以照顾,并适时提醒,表示感谢。慢慢地,大家都养成了轻轻带门的习惯。这故事,是能够给人启发的。
表达诉求,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有时需要的并不是理直气壮,尤其是邻里之间。放低一下身段,转为请求,希望对方给予帮助,很多时候,比声色俱厉的效果会好很多。
当然,不能否认,有少数人,是会罔顾公德,置他人的感受于不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千万不能把这当成小事,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者,就应该予以惩罚。——但,这是走投无路后的做法。(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