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朝阳区婚礼现场,伴娘居然在脖子上挂支付宝的收钱码收份子钱。一位参加现场婚礼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婚礼当天,他按照惯例先去宾客签到台送礼金,这时就看到旁边身穿礼服的伴娘胸前挂着的明晃晃的支付宝收钱码。伴娘告诉吴先生,这是为了方便来不及准备或者忘了带红包的宾客交礼金的。(4月25日《京华时报》)
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发展到今天,亲朋好友、同窗同事,谁要家中有事,都要去凑个热闹,随上一个红包,表达一份心意。随礼与红包带有文化含义,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的机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礼的名目不断增多,花样不断翻新,结婚、丧事、孩子满月、乔迁新居、开业,甚至升学宴、生日宴都要随礼,而这些名目繁多的随礼项目也成为了很多人不可承受之重。每到节假日,人们便痛斥其为“万恶的随礼”。那边很多人极不情愿的随礼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这厢又来了个伴娘“胸挂二维码收礼金”,直接就撕掉了红包这最后一层遮羞布。
年轻人为什么感觉不违和?因为对年轻人而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完全围绕着手机,当下的日常细节,都是围绕着手机而建构的场景。到商场不用掏现金,也不刷卡,直接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扫,就完成了收银环节;很多单位要求员工扫二维码加微信公众号,参加数不清的各类评比和投票;朋友圈也被要求扫二维码,给那些晒娃的投票……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当下移动通信工具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年轻人而言,看淡了红包的文化意义,早已习惯了移动支付的年轻人,自然感觉不违和,反正就是那么回事。
为什么新娘的婆婆如此激动,要求伴娘取下收钱码?因为在老一辈人心中,结婚乃人生大事,亲朋好友随礼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增添主家的喜悦之情,分享别人的快乐。对于办事者而言,邀请亲朋好友参加红白喜事,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收受礼金,而是为了热闹,让大家知晓这件事情,同时也是感情沟通渠道,份子钱的意义大过实际内容。所以,无论礼金多少,都拿个红包包着,客人送的是红包,是一份心意,而不只是金钱。当“二维码收礼金”赤裸裸地出现在面前时,礼金的窗户纸也就被无情地捅破。自此,随礼的性质也就变得索然无味,跟被迫交费、被人抢劫的感觉没多大区别。
当然,二维码收礼能被大多数年轻人所接受,也说明一个问题:追求个性、直来直去的生存方式,让年轻人不太在意红包与礼金背后的含义,只是将办事作为了收钱的一个手段而已,丢弃的将是一个文化符号,换来的只是一场交易。(晏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