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最美丽的艺术;劳动者,是最美丽的艺术创造者。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民族,抒发对劳动的尊敬,多少都不为过;表达对劳动的坚守,多久都不过时。在又一个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不由地再次想起那句经典的语录:“劳动最光荣”,心中升腾起万千感慨和敬意。的确,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是理应镌刻在每个国人心中的信仰追求,更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可宝贵的民族气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从改变世界进程的四大发明,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攻坚克难;从改革开放中的爬山涉水,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砥砺前行,在这片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每一次登峰越壑,每一次砥砺前行,都离不开无数华夏儿女的劳动付出和久久为功。毋庸置疑,劳动成就了每一个个体,劳动也成就了民族的复兴。
当下,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转型期,思想大融合、观念大碰撞、理念大革新,都曾让一些关于“劳动光荣”的质疑大行其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滋生了不少错误理念和负能量人群,典型的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啃老最光荣”、“投机取巧有利、脚踏实地无望”等等,这些走偏的做法和思想不时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误导着不少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偏。这种情况如果听之任之,必然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更为长远地看,它损害的是民族最可宝贵的气质,缺失或遗落这种气质,于个人、于国家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也将最终失去发展的源头活水。
爱默生说过,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劳动最光荣”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民族气质。梦想要落地生根离不开劳动,梦想要开花结果更需要劳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而任何一项实力,也都是劳动创造的。没有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创新拼搏,国家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就不会得到极大提升,从这个角度看,让劳动成为最鲜明的民族气质,决不只是一句简单的精神口号。
诚然,弘扬“劳动光荣”及时而且必要,但真正让其成为最鲜明的民族气质,更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驾护航。今后,我们不仅要从顶层设计层面保障社会对劳动待遇的尊重,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过低的现象,让劳动者获得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相匹配的报酬,使他们能够体面劳动、体面生活。而且要建立起强大的劳动权益保护网,使得任何一名劳动者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都能找到维权的渠道和办法,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和制度救济,提高他们对自身职业和劳动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唯有这样,相信“劳动最光荣”才能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生根开花,并内化为最宝贵的民族气质。(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