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把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实施“一把手工程”,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使大学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这是记者2日从教育部获悉的。(5月3日《人民日报》)
国家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基层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创业,成长成才。
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干得好、流得动”,才能吸引更多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形成良性循环。一些高校毕业生反映,他们之所以对下基层有顾虑,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怕吃苦,嫌待遇低,而是担心发展空间受限,难以施展所长,“下得去,上不来”。
首先,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政策,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定向考录(招聘)、基层职称评审、工资高定、社保补贴等保障政策。提高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消除后顾之忧。
其次,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表彰先进、资金奖励、畅通成才渠道等多种方式,激励、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社会应改变对基层工作的看法,提高认识,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再次,大学生个人应改变自身的择业观。毕竟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理论,而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才会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升华。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些但是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虽然繁琐些但是可以培养人的品性,而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更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投身在基层工作中,放下身段到田间地头去学习各种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基层是和老百姓接触的首道窗口,做好基层工作,练就过硬技能,才会使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青年大学生更应接受时代召唤,在基层中大显身手,为自己的事业打造一片新天地,唱响时代最强音。(任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