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将精品图书之美永恒下去【长城时评】

时间:2017-05-13

  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助力文化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图书作品数量激增、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日益凸显。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河北出版阅读界“三个十”评选中,有关专家评委纷纷对此作出剖析。在信息化时代,大众究竟需要怎样的图书?精品图书如何更广泛地进入读者视野?(5月12日《河北日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第三届河北出版阅读界“三个十”评选结果来看,《望春风》《陌上》《血梅花》《梵高的火柴》等优秀图书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也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相对于一些快餐类书籍,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是知识的源泉,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如今,当图书馆、书店越来越多,书籍的装帧越来越华丽,各类书刊越来越丰富时,令人吃惊的是,“营养不良”的现象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些人的阅读没有达标,而且读书种类不够全面均衡。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都不小,各种“快餐文学”、大量速读式等作品趁虚而入,迎合了人们“娱乐为先”的心理,为人们获取了轻松和休闲。殊不知,这些内容空洞而不着边际的作品,即无法满足人们的知识积累以及性格培养,也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的作品”。我们在出版图书时,不能仅是考虑经济效益,应与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担负起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的光荣使命。

  在河北省新华书店今年一季度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人民的名义》《平凡的世界》《围城》《百年孤独》《我们仨》等图书位居前列。这些图书中,有些不仅是畅销书,也是经典“长销书”。可见,优秀的图书作品从来不缺乏读者。尽管现在是网络时代,但优秀经典之作依然具有生命力。出版业不妨在精品图书上做足文章,夯实优秀作品的根基,从而挖掘图书内涵,倡导读书意义。

  文艺创作离不开生活。纵观河北文学发展历程,从孙犁、徐光耀、贾大山,到铁凝、“三驾马车”以及新近崛起的“河北四侠”,虽然他们创作的风格、题材、技法各有不同,但都立足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情感世界。时代呼唤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家,只有植根广大人民构筑的传统文化沃土,中国文学才能实现持续的繁荣和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新形势,出版社应该主动出击,转变思维,顺应数字化发展,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数字化平台,让更多的好作品“线上占位”。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推出优秀的精品图书,打造图书品牌,才能不断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在这个信息迅速更替的时代,有温度的作品、专业的服务态度、汇聚优秀的作者资源,仍是精品出版的制胜之道。营造完善合理的阅读环境,培养正确的阅读取向,将“图书之美”永恒下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上一篇: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强力整治“散乱污”不手软
  • 下一篇:让燕赵文化之花尽情绽放【长城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