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健全基层综合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2014年以来,省食药监局不断探索科学的监管机制和工作方式,在全国率先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通过三年持续不懈努力,目前,我省县、乡、村三级食药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初步实现全覆盖,做到了定格、定人、定责,打通了食药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了监管底数清、情况明、问题能发现、信息能反馈、事态能控制。我省网格化监管工作起步时间、建设成果、工作成效均走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前列。
顶层设计、试点先行,破解监管难题,闯出网格化监管新路
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共性问题,也制约了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提升。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省食药监局经过广泛调研,借鉴综治、环保等系统的成功经验,把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作为缓解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有效抓手,自2014年10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
省食药监局从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入手,于2014年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基层监管网络完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全省上下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坚持试点先行,确定秦皇岛市海港区为城市区试点、衡水市饶阳县为县城试点、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为乡镇网格试点,为全省各地推进网格化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和标杆。
杜绝“形式”,让实干扎根,全省三级网格体系基本成型
搭建起三级网格体系只是网格化监管的第一步。省食药监局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就此止步不前,网格化监管将流于形式,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工作继续推向深入。
推进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是全局性工作,仅靠食药监部门很难全面推动。从部署网格化监管工作开始,省食药监局就利用各种方式向社会各界传递网格化监管信息。2015年10月,省委、省政府把推进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列为全省集中抓好的重点工作,增强了各市、县政府推进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动力。
网格化监管作用发挥与否,关键在协管员的能力和素质。省食药监局从解决基层协管员待遇入手,明确要求各地将协管员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2016年,全省各地累计培训基层协管员超过26万人次,协管员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有了普遍提高。省食药监局还不定期对协管员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协管员待遇发放情况和培训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地区进行整改。
在推进网格化监管过程中,省食药监局引入“互联网+”模式,着手研发全省网格化监管信息化系统。到明年年底,县、乡、村三级网格人员都将能够通过手机软件开展日常巡查、统计汇总等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成可视系统。
网格化监管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真正行动起来,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16年年初,省食药监局把网格化监管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月,每月根据11个设区市和2个直管县工作完成情况,从第1名到第13名进行排名。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名、年底总排名,工作一扣比一扣拧得紧,这一不讲情面的办法和较真的举措,促使各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项工作砸实。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各市、县均出台了网格化监管制度,配备了网格人员,明确了网格责任,全省共建立县级网格189个,乡镇级网格2613个,村级网格53202个,入网协管员达58709人,覆盖全省的县、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基本成型。
高效运行、持续推进,真正起到了促进日常监管的作用
网格化监管的生命在于运行。省食药监局在推进网格化监管过程中,始终注重防止网格化监管与日常工作割裂的错误做法和单纯为了网格化而网格化的倾向,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网格化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锻炼协管员队伍、提升协管员能力,使网格化真正起到了促进日常监管的作用。
全省基层协管员把监管触角延伸和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打通了监管最后一公里,使食品药品监管网实现了全省全覆盖。网格化监管平台把社会监督力量和专业监管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使食药监管执法更有针对性。通过网格化监管平台,基层监管部门可以直接把指令发送到每一个协管员,协管员根据指令及时开展工作,迅速反馈工作结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格化监管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协管员作用发挥、网格化机制运行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省食药监局将不断解决新问题,切实提升网格化监管效能,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杨松涛、史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