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上海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素质有腔调”。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5月16日《人民日报》)
文明与秩序是衡量现代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必然也是文明有序、人人向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而文明社会的建设,靠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人们的具体行动、社会行为,因此,文明社会从你我做起理应成为共识,文明的“腔调”理应越讲越高。
无规矩不成方圆,文明就意味着对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则的遵守。这也是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让法治意识在人们内心生根发芽,就会形成一种约束力,使人们能够做到法律禁止不可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对于违反社会秩序法律法规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对其他社会成员也是一种警示,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守秩序、尊崇法律的氛围,将文明外化于法律规范之中。
道德虽无形,却是根植于人们内心中最强大的文明力量,文明就意味着对道德规范的恪守。公序良俗却须臾容不得破坏应成为人们的共识。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做文明道德规范的遵守者,更要做维护者,让整个社会充盈文明风尚,不文明的行为自然消退,文明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你我他,关系整个社会的事,如果面对不文明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这些行为就会不断侵蚀文明的土壤,传递不良的社会风气,最终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会成为这种“纵容”的“受害者”。
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变化的,都有一个过程,文明社会的建设更是如此。面对各式各样的不文明行为,面对一桩一件不文明的事,我们不能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社会风气给予否认,持悲观的态度,认为“坏极了”,而是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消极的不文明行为,形成社会文明的良好风向。
5月11日,在西湖岸边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在苏堤的压堤桥南面一位大爷为了劝阻一位想要到西湖中游泳的男子“吵”了起来,大爷的一句“西湖又不是你一个人的”获得了围观群众的支持。事情虽小,但是也反映出了当前我们文明创建的成果,反映出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了文明的意识和素质,也敢于同不文明的行为作斗争。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我们的社会文明也会水涨船高,越来越好。(孔令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