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可燃冰试采成功意味着什么【长城时评】

时间:2017-05-22

  5月18日上午10时许,在距离祖国大陆300多公里的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宣布,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宣告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5月19日《人民日报》)

  消息迅速引燃网络。这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从5月10日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截至5月17日15时,总量试采12万立方米,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其中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重大创新。这一成果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是必将载入历史的一刻。近年来,地质科技战线制订实施深地、深海、深空“三深”战略,先后在“深部找金”和深海采“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胶东半岛一举新增黄金资源储量2400余吨、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依赖于“中国理论”,我国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可燃冰“两期三型”成矿理论,指导圈定了找矿有利区,精准锁定了试开采目标;创立可燃冰“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应用于试开采模拟和实施方案制定,确保了试采过程安全可控。这也来自“中国装备”的支持,这次试用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是我国自主制造的“大国重器”,也是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可适用于全球任何深海作业。这些是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些成果的取得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就能不断从创新中获得财富和力量。中国地质科技攀上了新的高度。

  这是值得国人自豪的一刻。和海洋石油、天然气相比,海域可燃冰的开采就一个字:难。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它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研发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等,其中,美国、加拿大在陆地上进行过试采,但效果不理想。日本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进行了海上试采,但因出砂等技术问题失败。2017年4月日本在同一海域进行第二次试采,第一口试采井累计产气3.5万立方米,5月15日再次因出砂问题而中止产气。这次试采实现了中国可燃冰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在这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既可上九天揽月,又可下五洋采“冰”。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美好年代。

  可燃冰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后续工作更为繁重,任务更具挑战性。让我们再接再厉,依靠科技进步,保护海洋生态,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为推进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边建军)

  • 上一篇:生僻字入名,不仅是个权利问题【长城时评】
  • 下一篇:“5.18经洽会”开创河北发展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