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在改革中成长 在创新中壮大

时间:2018-11-15

在改革中成长 在创新中壮大

——记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经营团队

日前,养元公司董事长姚奎章(右)在生产车间巡查,督导员工把好生产质量关。记者焦磊摄

□记者马彦铭 马路 焦磊

这是一家拥有着诸多中国甚至世界食品行业第一的民营企业——

开创中国核桃乳饮料之先,全国最大的植物蛋白饮料企业,全球核桃单体用量最大的加工企业,主导起草了中国核桃乳饮料行业标准和第一个植物蛋白饮料核桃露(乳)国家标准。

这是一个不断刷新发展奇迹的创新先锋——

它的核桃蛋白饮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1999年到2017年18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4100多倍,多次获评“中国食品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公司的利润率达到31%,远高于全国饮料行业、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堪称高质量发展的“亩产英雄”……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伴随着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公司”),抱守“持续引领核桃产业、打造卓越民族品牌”的初心,从不产核桃的衡水走向全国,从濒临倒闭的困境绝地重生,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样板。

养元公司是个有故事的企业,但最精彩的故事是这里的人。

当人们探究养元公司成长壮大的“密码”时,一支凝聚着“养元精神”的管理经营团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绝地求生,自强不息

——改革是企业成长的强大动力

一改而生、二改而兴、三改而强,养元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大戏”。

“改革改体制、改机制,更重要的是改人。”19年一路走来,这是公司董事长姚奎章最深的感受。

1999年1月,20世纪最后一年的元旦刚过,衡水市政府负责工业的领导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调研,启动了一个改革举措——把衡水电力局一家濒临破产的三产公司,按照“先代管、后合并”“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方式,划转到衡水老白干集团。为了找到这个接管的“婆家”,可谓煞费心思,行业属性要相近、销售渠道要相通,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干成事的人来领军。

34岁的老白干集团生产处处长姚奎章,挑起了新成立的衡水养元核桃乳保健饮品公司负责人的重担。

其时,姚奎章风华正茂,精明强干,这其中的利弊没人比他更清楚。成事了要搭上半条命,不成事得搭上半世英名。

但外表温和、行事低调的姚奎章,其实是个内心笃定、胸有大志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大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而且还得干好!当年3月2日,姚奎章带着十多名老白干集团的销售、技术、管理人员进驻养元。

同样义无反顾的还有范召林。

当时的养元,最急需销售人才。比姚奎章小4岁的范召林是老白干集团销售总公司唐山分公司经理,是全集团响当当的销售冠军,也是姚奎章梦寐以求的搭档。

要抛家舍业去干一件看不到前景的事,这样的选择对三十而立的范召林着实有些难。姚奎章找他谈了一下午,分别时,范召林说了句,“我考虑考虑”。

这一晚,姚奎章睡得不踏实,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上,不停地看。次日一大早,范召林发来一条短信——“ok啦!”

做中国最好的核桃饮料——对梦想的追逐,对事业的执着,让两人结下奋斗的情缘,也让养元管理团队有了主心骨。

当时的国内植物饮料市场上,南有海南岛的“椰树”,北有承德的“露露”,各占据江山半壁。养元核桃乳在夹缝中求生存,范召林果断地尝试新的营销思路,“收缩外地市场,以衡水为中心,以200公里为半径,精耕细作,深度营销,滚动复制”。

此举果然奏效,到2003年底,公司完成销售突破10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养元第一次有了利润!

党的十六大后,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由于经营业务属于“一般性竞争领域”且在老白干集团属于“辅业”,养元公司被列为市直系统改制试点企业。

国企改民企,彻底转身份,员工购买企业股份——虽然当时养元内部的改革已经是大刀阔斧,但毕竟,要脱离国企员工身份,从心理上人们难以接受。

姚奎章和范召林挨个给员工做工作,磨破了嘴。

“当时,我拿出10万元可真不容易啊。”养元公司营销总监邓立峰回忆,改制那年,他个人收入并不高,但出于对公司前景的信任,靠着向亲戚朋友借钱,交上了自己的股金。

最终,公司94名员工中有58人出资买断国有产权,他们中有企业高管,也有司机、库管员、厨师、花木工人等。2005年底,养元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为老白干集团旗下唯一成功改造成股份制的企业,正式更名为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成功改制使养元成为产权清晰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成为更加灵活、更有效率的市场主体,也让员工与企业发展休戚与共。

改制后第二年,公司就出了一个“大事件”——核心品牌改名了。

“养元”曾一直是公司各类产品的核心品牌,当时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申报省“著名商标”。然而也有消费者反映这个名字不好说也不好记,寓意不好理解。公司领导层在经过了广泛调研后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和核桃乳类产品联系不紧密,容易形成消费者对品牌沟通和认知的障碍。

经过反复酝酿,“六个核桃”横空出世,并迅速红遍全国。养元公司的品牌化生产、营销战略更加清晰。公司营收当年就突破6000万元,较2005年增长72.4%。到2014年营收超过百亿元,成为衡水第一纳税大户。

高歌猛进中,难得的是公司管理经营团队头脑的冷静。

姚奎章认为,民营企业虽然体制机制更为灵活,但也存在着管理水平低、监督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养元公司把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希望通过上市倒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更大更强的发展。

经过长达8年的漫漫上市路,2017年养元公司冲击IPO终获成功,于2018年2月12日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

正式上市这天,姚奎章和来自云南、新疆核桃产区的果农一起,在上交所敲响了上市钟声。

这钟声,敲出了一家民营企业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敲开了养元公司在新时代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上半年,养元饮品营业收入达到41.63亿元,同比增长1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增长30.78%,净利润额位居河北上市公司第5位。

居安思危,天道酬勤

——创新是发展最强劲的动能

2003年,养元核桃乳面世之时,曾被称为“贵族饮料”,但核桃乳品口感中“涩”和“腻”,是业内公认的一个难题,放眼国内外,也没有成熟的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

姚奎章给技术部下了死命令:“要想赢得市场,必须优化口感!”

刚从河北科技大学食品工艺与科学专业毕业不久、只有24岁的技术部负责人夏君霞带领团队开始了攻关,这一攻就是两年。

核桃乳涩腻的味道源于核桃仁表面覆盖的一层软皮。最大的难点,就是既要去掉这层软皮,又要保留完整的核桃仁。夏君霞和同事们只能用“笨”方法——把最关键的核桃去皮工序拆分成水温、浸泡时长、冲洗时长、水压等几十个小工序,“每一个环节都精确到了极致”,去寻找核桃仁发生化学变化的蛛丝马迹。

在上千次的试验中,技术团队渐渐掌握了最佳的工艺参数,让养元核桃乳有了浓郁醇香、爽滑柔和的新口感,和5项发明专利、3个重要技术工艺环节和28道生产工序一起,成为市场竞争的“独门暗器”。

核桃乳饮品的竞争,其实从原材生产就已经开始了。

寻找更优质的核桃,是供应部部长赵庆勋锲而不舍的工作。说起当年跑遍大半个中国寻找优质核桃的经历,在赵庆勋脸上看不出任何抱怨和不堪,全是幸福和满足:“看到那些优质核桃,就像久别后见到我自己的孩子。”

养元公司最终确定了新疆和田戈壁绿洲核桃林、云南大理高原核桃林和太行山区核桃林三个区域为原材料供应基地。他们还制定了苛刻的“3·6·36”标准,在三大主产区挑选出优质核桃后,还要经过6项检测标准,36个检测指标,才能入选“六个核桃”的原材料。

“做精一罐核桃乳”,是养元公司1700多名员工的共同信念。

2004年,一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一怒之下,范召林当着公司上下所有人的面,将这批产品砸得稀碎。这一砸,砸出了养元人对产品质量的高度责任感。“不让一罐不合格的产品出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铭刻在每一位养元人的心灵深处。

为确保每一罐核桃乳饮品的健康安全,养元建立了“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方位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从原料到成品实现全程跟踪、实时监测。19年来,养元公司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和消费者投诉。

养元公司成立之初,除核桃乳之外,还曾经生产过核桃杏仁露、八宝粥、苹果醋等系列饮品,最多时有15个产品品种。“什么赚钱生产什么,什么时兴生产什么”的说法曾经在公司很占上风。

踩着别人的脚印亦步亦趋,最后注定是没有出路。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养元公司管理经营团队认定,植物蛋白饮料迎合了现代人讲究生活质量的追求,而其中的核桃乳没有统领性品牌。他们果断决定舍弃“跟随”旧思路,把全部资源聚焦在当时产量极小、在市场上默默无闻的核桃乳上,全力做大“六个核桃”战略单品。

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养元公司市场总监杨培刚介绍,公司现在拥有河北衡水、安徽滁州、江西鹰潭三个自有生产基地和河南漯河、四川简阳两个委托加工基地,年总产能达150余万吨;经销商超过1700家,零售终端数量超过100万家。

到2017年,养元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及理财产品总金额已高达47.4亿元,当时很多企业都在争相进入房地产、小额信贷领域赚快钱,而养元人却在积极拓展电商平台,完成了天猫、京东、苏宁、一号店等电商渠道布局,并开发了专属的互联网产品。

站在衡水养元公司总部院内向西望去,一片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公司年产20万吨营养型植物蛋白饮料工厂雏形初现。

“这个工厂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后实施的首个项目。”养元公司总工程师黄新宽说,工厂建成后,将采用世界领先的技术设备,生产加工能力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憨严相济,追求永恒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核心能力

在养元公司,人际关系非常简单。“有事情,随时找;见领导,推门进;关系简,不客套;脸好看,事速办;只对事,不对人。”这是养元公司“憨”文化三字经。

成人达己,是姚奎章的座右铭。他待人诚恳谦和,有着凝聚人心的魅力。

2012年、2013年,因为养元公司纳税贡献大,衡水市政府奖励给姚奎章个人两辆价值60万元的奔驰车,第一辆他折成款交给了公司财务,第二辆又加了一部分钱买了一辆中轿车供公司使用。

范召林对各种荣誉、聘任、邀请都不感兴趣,他给自己“约法三章”——官不当、名不要、钱不求,最看重的是“职业经理人”这个身份。朱占波、邓立峰、黄新宽……这些企业高管都已身家数亿,但他们身上仍保留着衡水人憨厚勤俭的特质,出差办事都住在办事处,即便住宾馆也是选择快捷酒店。

养元的“憨”,还体现在牢记社会责任上。公司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六个核桃·读书慧”公益基金,捐建1141个爱心书库及配套设施,受助中小学生达到70多万名,加上扶贫等资金已累计捐款近5000万元。

严,则是养元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厂规厂纪是红线,谁都不能碰。

每天,公司督查部经理张石生都要指挥着100多名督查员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走访。上至董事会决策落实下至广告牌匾摆放、公司员工是否落实了公司纪律,都是督查员要督查的内容。

“督查员只对董事长、总经理负责。督查员实行流动轮岗,不与业务员见面。”张石生介绍,养元公司管理经营团队将党建和管理相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建立了严格的督查机制。

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养元公司独创了“大预售制”,要求经销商定额销售并收取保证金,完成任务奖励,完不成则按比例扣除保证金,且一改货到付款方式,由经销商预付部分货款。“大预售制”增加了经销商压力,还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但经销商凭啥同意预付货款?张石生认为,除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公司的督查制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这项制度让经销商信任养元人,信任养元公司。

养元公司总部大楼一侧的外墙上,镌刻着公司的企业精神——憨厚务实,严格负责,自强不息,追求永恒。

站在创立百年养元的新起点上,姚奎章感慨万千:公司九衰一生,绝处逢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养元人为民族品牌强大而奋斗不止的精神。

自强不息,才能生生不息。

  • 上一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河北在行动】河北省:年底前制定出台企业注销指南
  • 下一篇:全省扶贫成效考核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