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县安陵镇蔡庄村村民蔡士学
“当好带农致富的‘土专家’”
好人名片:蔡士学,今年54岁,吴桥县安陵镇蔡庄村人。2009年,蔡士学在吴桥县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吴桥县士学粮棉专业合作社”,承担着吴桥县农业局育种实验示范推广项目,合作社成立以来,蔡士学每天起早贪黑、专心经营。多年来,合作社为全县种植户增收超过亿元,在全县起到了示范作用,人们都称他为“土专家”。今年,蔡士学先后被授予“河北好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敬业奉献类)”称号。
□记者 刘冰洋
11月13日,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热乎的早饭,蔡士学便和同事驱车前往田地指导当地农民们为冬小麦喷除草剂。眼前的蔡士学,黑黑瘦瘦,穿衣打扮没有一点儿专家的派头,摘下眼镜,和普通农民无异。
记者:农民们都说您是“土专家”,您是怎么走上农业种植这条路的?
蔡士学:我这人吧,性子倔,年轻的时候,不甘心在家闷头种地,所以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家里老母亲身体不好没人照顾,我这才回家务农。
但是,靠土办法种地只能是地里“刨食”,怎么才能种出点名堂,变“刨食”为“刨金”?我琢磨了很长时间,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个问题太难了。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平时没事就捧着各类农业科技报刊看,碰到不懂的就往县农业局跑,向专家们讨教。
那时候,我家里的地就是试验田,看到好品种就自个儿试验一把,试验好了再向大伙推广,后来农业局也把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放到我家地里试验,我那个“科技示范户”的荣誉就是这么来的。
记者:为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您成立了“吴桥县士学粮棉专业合作社”,进展顺利吗?
蔡士学:成立之初确实遇到过不少困难,2009年,我在吴桥县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吴桥县士学粮棉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种植作物单一,经济效益也比较差。
面对这些难题,我只能加紧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后来,我了解到“规模化种植+订单”这种模式,既能降低种植户的风险,又能增加效益,如果达到一定规模,还可以成为企业的基地,降低种植成本,获得先进技术。于是我便跟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合计着试一试。
紧跟着,种什么又成了一个难题,咱不是专家,我就多次到县农业局和科协寻求帮助。在专家的指导下,脱毒马铃薯进入我们的视线。于是,我们几个人到内蒙古乌兰察布费乌瑞它(马铃薯的一个品种)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回到吴桥,我们几个决心打造订单农业,种植费乌瑞它。
接下来就要开始寻找销售渠道,经过多方了解,我得知山东滕州有一家大规模马铃薯销售公司。于是就和该公司的刘老板洽谈,刘老板在考察了吴桥的土地后,和我们签订了上千亩的订单。2013年,吴桥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2800亩,为全县种植户增收200多万元。
记者:合作社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和您的全身心投入是分不开的。
蔡士学:合作社这些年发展得确实还不错。多年来,除了推广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还承担着县农业局100亩小麦和玉米的育种实验示范推广项目。这对我个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白天坚持种植,晚上学习种植知识。后来,我考取了农艺师职称。
合作社有了成果,经常有周边的种植大户前来参观学习,有人来学,不管刮风下雨,我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指导。久而久之,我也承担起了科普扶贫的任务,我每个月都会抽空到村里为大伙科普农业知识,对当地种植的玉米、小麦、辣椒、棉花进行技术指导。
看我每天这么辛苦,家里人一直劝我多休息休息,可看到种植户能够因此受益,我打心里高兴。
记者:工作这么辛苦,家里就顾不上了吧?
蔡士学:这么多年了,我确实疏忽了自己的小家,心里很愧疚。
说到这儿,我得特别感谢一下我的老伴儿。以前,两个儿子还小,我几乎没日没夜地忙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有一次小儿子发烧,我在地里指导农户,老伴儿为了不让我担心,自己一人陪孩子去诊所输液,后来,还是孩子告诉我这件事儿。
不过现在好了,两个儿子都成家了,老伴儿身体也不错,我更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了。我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传播农业技术和知识,当好带农致富的“土专家”让种植户受益,也是我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