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美景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一、我的思想“开放”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我刚刚10岁,还是一个小学生。
那一年,我生活在乡下,虽然偏僻,虽然年幼,虽然还不懂社会和人生,却直觉地感应到了一个新时代到来之前的各种信号和气息的冲撞。
年初,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现在看,它和《班主任》《伤痕》《乔厂长上任记》等作品一起,是改革开放时代到来的文学先声。但当时,人们并不明白它的深层意义,只是感觉到它带来的一种莫名的、新异的、鲜活的却又是急切渴望的原始冲击。
彼时,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考不到县城中学,几乎就没有上大学的希望,就跳不出农门。当时,我们成安县一中每年录取初中生100人。这其中,县城的孩子们享受着良好教育,正常要占去一半名额。这样算来,全县200多个村,只能录取50人左右,平均四五个村才能录取一人。
我比较贪玩,爱看小画书,又不专心,成绩也不拔尖,对于考入县城,根本不抱希望。
《哥德巴赫猜想》首先影响了我的父亲。爱好文学的他,找到一张报纸,反复阅读。当读到陈景润用心入迷,走路经常头撞电线杆的情节时,便在我面前摇晃着报纸,猛烈地批评我,狠狠地谴责我。
我深刻地反思着自己。是的,自己一次也没有撞过电线杆,太不刻苦了,太虚度光阴了。
于是,我从内心深处搞“改革”——改掉懒惰思想,改变学习方法。
1979年,我终于考上了县城中学。
第二年初,父亲到安阳出差,买回一本刚刚出版的《小说月报》。虽然我还看不懂这些属于成人世界的严肃小说,但文学的温暖,文学的芳香,却熏染了我的灵魂。这是过去不曾有过的。因为这些小说里面有人性,有爱情,有青春萌动季最需要的朦胧元素,摇曳着天然的魅力和灵光。
就这样,我像一株小草,一棵小树,站在冀南的大地上,站在河北的大地上,被浩浩荡荡的时代春汛裹挟着,懵懵懂懂地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季节,一个全新的时代。
不啻说,我的精神深处,已经发生了一次私密的、微妙的却又是强烈的、深刻的变革。
塞罕坝风光 牟宇摄
二、历史上“改革”的故乡
说到改革,与我,与我们,与我们河北,有着莫大关系呢。
首先,“改革”一词,就诞生在河北邯郸——我的故乡。
公元前307年,出于军事强国目的,赵武灵王下令,改华夏传统长裙长袖服装为胡人紧凑短衣长裤,史称“胡服骑射”。因为胡人服饰多为动物皮革所制,故而始称“改革”。
此举之后,赵国军力大增,开疆拓土,走向辉煌。
变革图强,启迪后人。改革,从此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为历史所享用,为世界所通行。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改革”一词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阔,越来越重大。
现在,“改革”通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改革是否成功,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
河北,简称冀。禹设九州,冀冠其首。
战国之际,七雄并峙。此地北燕南赵,故有“燕赵大地”之谓。金、元、明、清四朝,这里作为国都的屏护,又得“京畿之地”的美名。
河北,确凿是“改革”的诞生地。
“冀”者,“北”“田”“共”三字之合也。其寓意,就是中原与北方多民族共生、共存、共同开发的土地。
这就是最原始的改革,最原始的开放。
改革开放,充满希望。
“冀”,就是我们的家乡,就是我们可爱的河北!
三、改革大潮里热辣辣的浪花
1980年,我开始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
说实话,最早对我内心产生深深触动的,就是贾大山的短篇小说《取经》。
那篇小说中的人物和场景,与我的生活环境完全相似。我的父亲也当过生产队长,当过大队干部,而我儿时经常玩乐的地方,便是生产队的牲口棚。
这篇作品发表于1977年,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作品散发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鲜活气息。
小说写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掀起生产建设高潮的一幕。从李黑牛介绍经验,引出王清智的脸红,又过渡到张国河的介绍、赵满喜的补充,层层推进,娓娓道来,饶有情趣。
最让人震动的是小说表达的一个核心:人家坚持的,正是我们扔掉的。作家透过故事的表面,进入人格探究的深层。新时代到来了,我们的精神还能如此萎靡矮化吗?
究其实,贾大山用作品郑重提醒全社会:恢复精气神!
贾大山,是河北正定人。那时他的故乡大地上发生的人和事,正触动着他的内心,他的笔尖。
我细查了一下,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比《哥德巴赫猜想》《班主任》《伤痕》《乔厂长上任记》这四篇改革开放初期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都要早。这四篇代表作品中,刘心武的《班主任》发表时间最早,即1977年11月,但比贾大山的《取经》,仍要迟后7个月。
应该说,我们河北大地的文学代表贾大山,比较早地感应到了改革开放大时代到来的文学风向标。
1982年3月,年轻的习近平来到正定。他历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在这里,他与正定人民“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在改革开放的新征途上进行了创新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30多年后,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和贾大山的故事,创作了短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并荣获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
其实,改革大潮里热辣辣的浪花,最早直接喷涌到我的笔下,是在1984年。
我永远记得1984年9月16日这一天。
当时,邯郸地区教育局和团委联合举办一次社会性征文竞赛,主题就是“两户一体赞”。
什么是“两户一体”?就是改革开放之后产生的以个体经营为特质的新人物、新现象和新型经济体。
当时,我是成安县一中的高中学生。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高考的我,本来没有打算参加征文竞赛。但我的班主任袁克礼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用激将法,逼使我参加比赛。那一天,是星期六,我回到家里,连夜写出了两篇习作,但是感觉平淡,意犹未尽。
我躺下后,仍是辗转难眠,浓雾弥漫。突然,头脑中灵光一闪,出现一个主题,就是我父亲曾讲过的一个故事:我们乡税务所崔所长的岳父,改革开放后依靠开饭店致富,因年迈而关门退休。后来因身体健康、闲来无事,便又重新开办一个小饭店,不以赚钱为追求,只以快乐为第一目的。有一次,全地区税务联查,因无证经营,罚款三百。老人无奈,坐在门前大哭,边哭边说:我本来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高兴……
原型如此。但我当时灵光一闪,把这个主题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把当时理论界刚刚提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进来。
灵感闪现后,我立时爬起来,拉开台灯,抓起笔。下笔如有神,思绪如泉涌,根本没有考虑什么文章结构和语言修辞。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初稿就出来了。这就是我的处女作——《笑笑饭店》!
写完后,我看着窗外黑黝黝的天空,大吐一口气,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说实话,直到今天,我也未曾再次出现过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我意识到,这肯定不是一篇普通的习作。
天亮后,我又重新审改后,细细地抄写了一遍。当天下午,呈送袁老师。当时,袁老师正在家里吃晚饭。他看完之后,怔怔地看着我,问,是你写的吗?我说是。他没有吭声。又停了一会儿,他看着我的眼,坚定地说:“李春雷,我在此做一个预言:不管这次征文有多大范围,有多少人参加,这篇作品肯定是一等奖第一名!”
我的天,我那平时严谨、慎言的老师,竟然说出这样“张扬”的话。
后来,那篇文章果然如袁老师所料荣获了一等奖。现在想来,其实那篇作品也不是什么神来之笔,完全是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新事物、新思考,在心底长期发酵而激起的灵感火花的大迸发。而我,只是最幸运、最敏捷地抓住了那一刹那。
正是这篇作品,奠定了我一生的文学信心。
四、为新时代抒写改革华章
说到我的文学创作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细细想来,真是奇妙呢。
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的1998年,我创作了自己的长篇报告文学处女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后国企改革最艰难时期,国家号召全国国有企业学习邯钢经验,突破重围。邯钢,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树立的工业典型。我当时在邯郸日报工作,年已三十而未立,心中总有一团暗火。
整整一年时间里,我深入邯钢最基层,连春节也没有回家。最终,历尽艰辛,创作出这部作品,受到专家肯定和鼓励,从而真正走上文坛。
我第一次荣获鲁迅文学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宝山》的主角——宝钢,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而且它的诞生,竟然就是改革开放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一天:1978年12月23日。
当年,我在上海进行采访创作时,感受到宝钢上马前后的风云激荡,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站在长江口,看着大潮涌动,遥想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真是感慨万千。
宝钢上马前后的巨大争议,相信50多岁的读者朋友都还记忆犹新。其实,那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原始而真实的状态。
如果说我的文学创作与改革开放更深层的关系,那就是《木棉花开》。
改革开放30周年前夕,我受邀到广东,参观“广汽”与日本丰田的合资工厂。在那里,我第一次见识了50秒钟下线一辆汽车的奇迹。不能不感叹,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多姿多彩。
在广东期间,我偶然听说了我们河北老乡——广东省委原第一书记任仲夷的故事。
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最早由广东省率先突破,“杀出一条血路”。其中最关键的引领人,就是习仲勋和任仲夷。而任仲夷,就是咱们河北人。
于是,我细细采访,多方印证,深层感受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氛围,最终创作完成了17000多字的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
……
2017年春,又一曲“春天的故事”在中华大地奏响。河北雄安新区,写满着对千秋之城更加美丽的希冀。
去年以来,我已经三次深入雄安新区了。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战场、新舞台。这里,有着任何天才作家也虚构不出的精彩故事和宏大叙事。而我们的使命,就是用真情,用汗水,努力去做一名合格的文字记录者……
五、40年,一树繁花开放
我的成长,我的写作,我的一切,与改革开放竟然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呢。
其实,不唯我,我的朋友——你,你们,也一样呢。环视你的周围,你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从何而来——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它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最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生命!
河北,是中国唯一兼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芳邻最多,分别与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等七省市区携手并肩。最为奇特的是,她的区域,环抱京津,护卫着祖国的心脏。
生活在这片温热的土地上,餐食着这里香醇的小麦玉米,啜饮着这里甘甜的井水河水,听闻着时间之刀雕刻现实发出的各种隆重的和细微的声响,感受着现代化从传统中艰难、顽强而又鲜明的脱胎……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在多领域合作中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并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河北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树繁花,分外灿烂。
在这其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变成了太行山上的果实累累。老百姓的生活更富裕了,而他,却累倒在苹果树下。2015年,我奔走在太行山上,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山教授》。
50多年来,数百名热血青年,满怀理想扎根塞罕坝,使这里变成地球上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人工森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半个世纪之前,这一块距离北京只有180公里的坝上山地,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茫茫沙丘。我追访塞罕坝建设者这个群体,已经近10年。目前,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塞罕坝》也已经完成。
北京冬奥会,这朵最灿烂的冰上运动之花,更是全人类的精神和友谊之花——
正在河北大地上悄然开放……
改革,是时代的伟力,是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永远年轻、永远强盛的不竭的内生动力。
开放,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繁荣和生机、美丽和梦想,更滋润着我们丰盈的心灵。
确切地说,改革开放催开的是我们的心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生长着一棵滴青流翠、姹紫嫣红的精神之树。
一树繁花,开放着,摇曳着,微笑着……(李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