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 代晴
12月12日13时30分,在沧县大褚村乡何陈庄小学门口,一位等待上学的孩子将手里的零食包装袋扔进路边的垃圾桶。
据了解,随着当地农村环境卫生垃圾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保护环境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垃圾围村”现象被彻底消除,村民们生产生活环境的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30多年的柴火垛“搬了家”
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沧县大褚村乡响应县里号召,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改过去当地乡村“脏乱差”的局面。
“大褚村乡一共26个村,28000余人,村级基础条件差,柴草堆、粪堆、垃圾堆随处可见。面对农村环境提升改造,一开始我们也是感到压力很大。”大褚村乡党委书记丛延兵说,在任务重、资金少的情况下,乡政府以广泛发动群众为突破口,号召全民自清自拆自扫,将环境提升工作有效推开,村民家门前堆积30年的柴火垛“搬了家”,很多村还规划出专门的场地,用于囤放柴草和树枝。
环境治理不再“一阵风”
每天,刘场村的66岁村民卞永芹都会按时出门清扫街道。作为村里聘用的保洁员,卞永芹每月能领到1500元的工资。像卞永芹这样的农村保洁员,大褚村乡共聘请了80余位。
据了解,为确保整洁的环境得以长期保持,大褚村乡多措并举、建章立制,不让卫生治理变成“一阵风”,还引入市场化机制,招标垃圾清运公司,并协调生活垃圾处理企业正常外运。
爱护环境,从娃娃抓起
白塔村多次在大褚村乡全乡的环境卫生工作中受到表扬,村支书刘树山还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办法”。
比如在保持好村里的“颜值”上,刘树山主动联系学校,购买了数百元的本子并盖上村支部的公章,对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学生给予奖励。“小手拉大手,爱护环境要从孩子们抓起。”
“前几天,我在广场上看到一名小学生主动往垃圾桶里扔垃圾,立刻拍下照片发给校长,老师在全校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表扬。”刘树山说,孩子们领到本子别提多高兴了。
现在,行走在大褚村乡,各村各条街道干净利索,看着心里就豁亮。何陈庄村村民龚国兰高兴地说:“现在亲戚朋友来串门,我都觉得脸上特别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