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学校篇】创新教学,让“折翅天使”再翱翔

时间:2018-12-18

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

创新教学,让“折翅天使”再翱翔

□记者 董 昌

在古城正定,有这么一所学校,知道它的人不少,走进它的人却不多,但每每提到它,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这所学校从缺陷补偿、潜能开发、融合教育入手,创新性地探索了“音乐康复”“绘本教学”“幼特融合”“乒乓球训练”等特色教学模式,帮助一个个“折翅天使”筑梦再翱翔。

这所学校就是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

尊重生命价值,包容生命差异

“鳄鱼哇尼坐着热气球刚刚飞上天空,嘭……热气球却被尖嘴巴的乌鸦扎破了,咔嚓,哇尼从天上摔了下来……”

稚气的话语,从教室内传出,声声入耳。推门进屋,一个男孩正在用多媒体绘本,给同学们讲着《鳄鱼哇尼》的故事。

虽然话语磕磕绊绊,但故事叙述清晰完整。这是12月17日上午,发生在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4班课堂上的一幕。

“这个孩子先天智障,我们这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绘本教学,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嘭、咔嚓等一系列的象声词。”教师张丽坤说。

根据残障孩子认知能力的不同,因人而异设置课程、创新教学形式,彰显着这所学校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更体现着对生命差异的包容。

教学楼一楼的幼一班和幼二班,是学校幼教融合的“试验场”。在这里,老师们给每个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建立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康复教育方案,并通过“适应”融合、“局部”融合、“全面”融合三步走,培养他们能够回到普通幼儿园就学的能力。

“我们今年接收的30多名残障幼儿,已有5名幼儿通过科学康复训练,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就学。”校长常莉旭说。

校园里的孩子如沐春风,校园外的残障孩子同样渴望得到有质量的教育,为此,从2016年开始,常莉旭带着她的团队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三年来,已累计送教达1572个课时,送教里程达1万多公里。

激发生命活力,挖掘生命潜能

穿过爱意融融的教学楼,后楼的乒乓球弹跳声此起彼伏。

闻声而去,后楼东侧的一间大教室,原来是一个乒乓球训练场。进入场地,东墙上的荣誉证书格外引人注目。

近观荣誉墙,国家、省级别比赛的获奖证书赫然在目。“除了证书,我们还拿了很多奖杯呢!”一个十分阳光的小伙子主动上前给记者打着招呼,并非常礼貌地发出邀请:“叔叔,要不要一起打两拍儿?”

“他是我们这支乒乓球队的队长孙梦飞,在前不久举办的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勇夺男子单打、双打比赛两个第一名。”负责训练的老师褚书利告诉记者,这个阳光自信的大男孩,刚刚来学校时特别自卑,从来不敢正眼看人,是乒乓球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像孙梦飞一样,能够发挥潜能迸发活力,学校的老师们舍不得放弃任何一次孩子与社会交流的机会。在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正定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参加了《寻梦》《圆梦》两个章节的表演。

“在《圆梦》篇章的《鼓舞飞扬》节目中,我们学校50多名学生一起敲响了正定常山战鼓。”常莉旭说,类似这样的活动,不仅起到了康复治疗作用,更激发出了这些“折翅天使”的无限潜能。

提升生命质量,享受生命文化

课间操铃声响起,百余名学生走出教室。这里的课间操内容,明显比普通学校丰富许多。

鼓槌操、乒乓球操、音乐康复操……各种自创的课间操,不仅让孩子们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还让他们享受到了活动带来的无限快乐。

其实,在课间操上的创新,只是这所学校创新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学校还开设了常山战鼓课、茶艺课,建成了绘本阅读室、糕点制作坊、翰皇擦鞋训练室等实训室,通过特色化教学模式,让每一个残障学生都能享受到与健全孩子一样的文化教育。

对残障儿童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正定,细心的人们发现,经常有结队的残障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超市亲自购物、付款,进入影院亲自购票、检票。

“利用社会资源,把公园、医院、超市、电影院等作为课堂,将公共设备设施、物品等作为学具和教具,培育残障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其生命质量,也是我们创新教学中的全新尝试。”常莉旭说。

点击进入专题

  • 上一篇:雄安新区创新管理机制试行三级考核办法
  • 下一篇:【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