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故宫慢综艺再掀热度《上新了》能否成“带货”综艺王?

时间:2018-12-17

近日,故宫首款彩妆“故宫口红”的诞生在朋友圈引发刷屏。从精致玲珑的小摆饰到霸气全开的宫廷雨伞,再到限量版定制的粽子、月饼以及花样百出、一贴就变高级的胶带,还有一亮相就有价无货的“畅心睡眠系列”睡衣……《上新了·故宫》聚焦故宫未开发的神秘区域,邀请设计师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帝王生活、现代设计与文化故事碰撞出的文创产品,顺理成章地成为观众热捧的文化符号。

故宫慢综艺轮番上 故宫文创“火”了

12月14日,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档电视节目《上新了·故宫》迎来了第六期节目。节目中曾在《末代皇帝》中扮演文绣的演员邬君梅与“故宫兄弟”邓伦、周一围一同寻找“紫禁城零零后”溥仪、婉容、文绣的另类皇家生活。这次“重回”故宫,邬君梅不仅在节目里爆料当年的选角经历,还颇为遗憾地感叹自己选错了角色,直言“其实让我再选的话,我肯定选演婉容”。

不同于《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等以文物珍宝为视角拆解历史的节目,《上新了·故宫》采用了“专家+明星”的嘉宾模式,由邓伦、周一围等明星担任“新品开发员”,在趣味科普故宫文化的同时,与知名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每期都推出一个文化创意衍生品,让故宫文化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我们想让文物活起来,所以我们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让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成产品,产品可以带动更多想要了解故宫的人看到背后的故宫文化。”周一围向记者介绍。

截至目前,《上新了·故宫》首期推出的美妆日用品“美什件”,累计销量已突破1000套;第二期的“畅心睡眠系列”睡衣,累计众筹金额为864万元……针对目前取得的销售成绩,节目总导演毛嘉表示,“故宫本身是一个非常强大的IP,我们要做的是把故宫文化导向更年轻的群体。如果想要产生更强的用户黏性、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就要把故宫文化由单向输出升级为双向交互,而能够实现双向交互的最佳途径就是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文创衍生品的开发过程中来。”

600岁故宫追求“年轻化” 单霁翔:做故宫文创不简单

目前,故宫有四个部门负责文创产品研发工作,还会面向员工和公众举办文创产品设计比赛。其中,资料信息部负责故宫APP、游戏等品类的开发;故宫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中低端产品的研发,授权“故宫淘宝”出售,大火的故宫胶带就是这个团队的产品;故宫出版社负责相关书籍的开发,例如今年推出的首款游戏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天猫的“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也隶属于故宫出版社,主要出售中高端产品;故宫经营管理处则负责院级礼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上新了·故宫》就展现了一些故宫文创产品设计创作的过程。

据估计,故宫的文创产品数量已超过一万种,年销售超过10亿元。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节目中直言,做文创不简单,做故宫文创更不简单。他坦言,“我们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样品直观地看到使用材料是否环保、对儿童是否安全,以及是否准确传达了故宫的信息。虽然故宫的观众市场很大,一旦有好的创意产品销量就不错;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对有人气的产品精耕细作、加以改进。”

对于600岁的故宫和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而言,无论是热度居高不下的文创产品,还是《我为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热播节目,“故宫热”的背后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热情。单霁翔直言要把“故宫人”为保护故宫文物而做的努力和贡献,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出去。“为了让年轻人走进故宫,我们作了很多努力,比如推出以年轻人为目标群体的参与性网上活动,如‘表情包大奖赛’、‘动漫大奖赛’等;《上新了·故宫》也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个尝试,并已初见成效。我们有责任把关于故宫丰富多彩的文物藏品的信息传达给社会各界,让他们更了解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参与到故宫文化创意上来。”

有质疑,有赞扬 《上新了·故宫》能否收获高口碑?

《上新了·故宫》不仅自带冒险氛围,节目中大量出现的“鲁班猫”悠闲踱步的镜头更是让《上新了·故宫》少了厚重的历史感,变得更活泼,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但节目后半段的“文创上新”环节让观众褒贬不一。有网友质疑本来是看历史综艺,最终却像“卖货节目”;也有观众认为节目“铜钱味儿太浓”,展现寓教于乐的过程缺失了;而支持的人则觉得,它作为一种新形式值得鼓励,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故宫,更何况文创产品本来就是故宫的主要收入来源。

对此,毛嘉表示,《上新了·故宫》的定位就是打破故宫“空”和“大”的概念,让故宫“活”起来,文创便是其中一种让故宫元素“活跃”在年轻人之间的极佳方式。但对节目组而言,节目并非为了利润而卖货。“文创产品没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且大多会反哺到故宫的文物修复和文物保护,但重要的是,它在故宫与年轻人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故宫元素真正流入千家万户。”

《上新了·故宫》目前豆瓣评分8.2分,这个成绩对大多数综艺节目来说相当出色,而且“文化探秘+文创产品”的逻辑也给文化类节目提供了新的思路。只不过如何平衡节目“带货”功能和节目的观赏性、教育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记者张思思)

  • 上一篇:4只东方白鹳在曹妃甸放飞
  • 下一篇:朋友圈那些保险销售套路 你识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