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改革先锋风采】刘汉章: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时间:2018-12-20

刘汉章生前照片。(资料片)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了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改革先锋风采”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记者姜艳

刘汉章,邯钢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在上世纪90年代,他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并于1991年创立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使企业迅速扭转被动局面,走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邯钢经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模式革命,先后有2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到邯钢学习取经,被誉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敢”字当头的改革者

作为1958年成立的国有企业,邯钢和其他企业一样,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受着各种因素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也面临着设备老化、人员过剩、债务负担重和企业办社会等问题。

1984年1月,刘汉章出任邯钢总厂厂长。他锐意进取,加强管理,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先后多方筹措40多亿元,对炼铁、炼钢、轧钢等进行一系列改造,使邯钢成为河北省的4个利税大户之一。

但是,上世纪90年代,火爆的市场急转直下,原本2000元一吨的钢材几乎在一夜之间降到1600元,这已跌破邯钢最低成本。而燃料、运费、原材料等价格突涨,邯钢一年中因此增加成本八九千万元。

一落一涨,两面夹击。1990年,邯钢28种产品26种出现亏损,当年的钢产量虽然超过了100万吨大关,但盈利仅为100.4万元。

一方面投资10亿元的工程濒临下马,一方面自身亏损,形势危急,邯钢陷入“四面楚歌”。

这种逼迫让刘汉章想通了一个现在看来很简单的道理———是市场适应我还是我适应市场。“当时我们就吃准了一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转变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走向市场。”

在准备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前,刘汉章提醒班子成员,新机制运作能否成功,要考虑五个“敢不敢”:敢不敢“推墙入海”,敢不敢在否决上动真格的,敢不敢剥离和清除附属在企业身上的各类“寄生”公司,敢不敢从严治厂,敢不敢拉开分配差距。

但面对用何种方式引进市场机制的问题,邯钢人着实费了一番周折。

当时,钢材价格每吨陡跌400元以上,公司连续数月亏损,经营非常困难。于是,刘汉章给总会计出了个题目:做一个保证邯钢所有产品都不赔钱的成本指标,做出来后分解到处室、分厂、车间及个人,指标总数达10万个,并将指标完成情况与利益挂钩。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机制——每个职工有家可当、有财可理、有责可负、有利可得。

经过几个月严密的测算,十万多个大大小小的成本指标,落到全厂2.8万人每个人的头上,无论是分厂厂长、车间主任还是炼钢工人,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

这一算,被邯钢称作“模拟市场独立核算”,成为之后“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的滥觞。

推墙入海,刘汉章和班子的重大决定,让邯钢这艘巨轮顺利驶出了浅滩。

创造“邯钢经验”

突出重围后,刘汉章和班子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完善“邯钢经验”,生产一线核算成本,后勤管理也要计算成本。后来,基建、技改,都实行成本否决,邯钢在实践中尝到了成本否决的甜头。

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刘汉章让“邯钢经验”持续注入新的内涵。

具体而言,一是市场。企业主动走向市场,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机制,根据市场上产品售价和采购原料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二是倒推。从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从后向前核定,直至原材料采购。三是否决。以成本和效益决定分配和对干部业绩进行考核,完不成成本指标,否决全部奖金。四是全员。每个人都要分担成本指标或费用指标,实行全员或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这一制度从1991年1月正式实施就立竿见影,2月、3月各盈利400余万元,4月盈利600多万元,5月盈利800万元……半年过去,邯钢模式显示出了神奇的魔力,6月份的月盈利竟高达1700万元。

1991年前三个季度,邯钢实现利税比上年同期纯增6351万元,增长70%,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从连续5个月亏损到“乾坤大挪移”般的翻身,邯钢巨变引起人们关注。

一时间,学邯钢,成为当时经济报道的热门词汇。

1992年4月,冶金部在邯钢召开现场会交流“邯钢经验”,提出在冶金行业推广邯钢做法。

1993年5月份,国家经贸委组织29个省、市、自治区经贸委主任、部分企业厂长(经理)到邯钢学习。9月份,河北省政府作出决定,在全省工业企业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推广“邯钢经验”的活动。

1995年3月下旬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4天播出邯钢“成本否决法”采访纪实。

“邯钢经验”在1996年1月终于拿到了它的最高荣誉——国务院专门发出通知,批转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学习和推广“邯钢经验”。

据测算,邯钢总资产由1990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41.4亿元,净资产由5.8亿元增加到114.3亿元,11年增值19.7倍;年销售收入由10.2亿元增加到110亿元,利润总额由100万元增长到7亿元,1998年至2001年保持全国同行业前三位,8年稳居河北省第一位。

1997年,“邯郸钢铁”股票上市,连续三年被上市公司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2002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第37位。

“邯钢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我们国家在工业方面树立的典型,改革开放之后只此一家,这个荣誉是很难得的。”2004年11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忠禹到邯钢考察时说。

“邯钢经验”还引来当时朱镕基总理对其的一句经典评价: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功不可没的国企领头羊

至今,邯钢人也认为:“没有刘汉章,邯钢今天可能还是一个不知名的中小钢厂。”

作为身处转型经济时期的企业家,刘汉章克服许多体制上的障碍,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企业界的佼佼者。可以说,邯钢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头羊,刘汉章功不可没。

今天看来,刘汉章和邯钢对国家的贡献,不仅仅是邯钢由一个地方的钢铁企业发展成一个国家的利税大户、特大钢铁企业,更大的贡献在于,刘汉章提出的管理模式,为上世纪90年代初在摸索中前行的国企树立了一个典范,打开了一条直面市场的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邯钢改革13年间,先后有2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到邯钢学习取经。

“邯钢经验”在全国掀起了一次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对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变,对国有企业三年扭亏的目标实现,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人民日报曾刊发文章认为,“邯钢经验”为国有企业实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

从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邯钢开始派出专家到亏损企业任实职、当高参。邯钢人进驻后,水钢实现一年时间扭亏为盈,利润1998万元;重庆特钢实现10个月降成本3.6亿元的大变化。

冶金部部属企业舞阳钢铁公司和河北省属企业衡水钢管厂濒临危境,1997年邯钢对这两家企业成功兼并。舞钢被兼并前,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6亿元,在被邯钢兼并第5个月就扭亏为盈,4年累计实现利润8225万元。衡水钢管厂被兼并时资产负债率高达114%,邯钢兼并后,当年扭亏为盈,4年累计实现利润693万元。

“邯钢经验”给整个国家各个经济实体带来的财富和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据当时国家经贸委统计,到1999年初,仅冶金行业通过学邯钢,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4亿元,下降幅度高达30%,其中13户亏损达5000万元以上的大户已经扭亏。

由刘汉章一手改革缔造的“邯钢经验”,不但经历了市场考验,也经历了时间的检阅,今天我们百度搜索“邯钢经验”,经济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文章还随处可见。

  •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河北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 下一篇:河北省明年2月底前完成工业固废隐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