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方寸间烙出艺术人生

时间:2018-12-19

当平凡的葫芦披上了烙画的外衣,便有了新的生命。一个个精致的葫芦不仅承载了中华传统技艺,也蕴含着烙画匠人的心血。在饶阳县大官亭村就有一位擅长葫芦烙画的失聪手工艺人,名叫王凯。

走进王凯的家,窗台上摆着王凯烙画成的葫芦作品,仕女人物、花鸟鱼虫等,取材广泛。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根本无法将他和“残疾”二字联系起来,这些精美的作品竟出自一位失聪青年之手。

1990年,16岁的王凯决定靠打工来养活自己,他进了当地一家民族乐器厂,负责在民族乐器上绘雕、贝雕(将贝壳雕成图案镶在乐器上)。父母一有机会就给他买有关绘画、雕刻的图书,封面上精美的工笔画一下子让他着了迷,为他无声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门。从此,王凯每天一有时间就自己练习画画、雕刻,从不间断。

一年后,王凯从爷爷家里偶尔发现了一对珍藏的针刻小葫芦,精美的图案、巧妙的构思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他常常趁爷爷不注意拿出来玩。邻居家在院里种了葫芦,顺手给了王凯一个,有美术功底的他,便寻思着如何将这个平凡的葫芦鼓捣得像爷爷那对葫芦一样精美。于是,他从家里翻出废弃的电炉子,从上面拆下一根电热丝,做成笔的形状接上电,开始在葫芦上烫画。当他满手烫伤,却小心翼翼捧着烫好图案的葫芦让妈妈看时,妈妈惊喜地说道:“俺王凯聪明着呢,看看把葫芦鼓捣得这么漂亮。”妈妈一边说着又流下了眼泪,“可惜啊,老天爷太不公平!”

1992年,王凯获悉天津有一种可以调温的电烙铁,便跑去买。这时他才知道,原来用电烙铁烫成的画叫做火笔画,也叫烫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间,王凯先后在天津、北京打工,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就会拿起铅笔画一会。后来,王凯辞职回家,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里——绘画、手工、烙画。

对于王凯来说,学做葫芦烫画的经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手被电烙铁烫伤是经常的事。等到一点一滴掌握了适合的温度时,烫坏的葫芦已经可以堆满半个屋子了。除了自己琢磨外,有时他会在网上搜索烙画大师的作品,从作品的形、神、意、趣等方面精心揣摩,一坐就是半天,吃饭也叫不动。

如今,一个小小的葫芦,在他的手下,用电烙铁画出人物、楼阁、花鸟、鱼虫的图案,独特的构思让葫芦自成一方小天地。

记者杜柏桦 通讯员张婷婷 崔佳栋 摄影报道

  • 上一篇:邯郸市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 下一篇:石家庄开展“跨境电商出口”外贸企业已达7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