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越在搬运蘑菇。记者师源摄
唐山市丰南区有个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它拥有20多个种满蘑菇的温室大棚,以及食用菌专用的冷库,年产食用菌数十万公斤。该生产基地的所有者是农村小伙儿郑越。
“从小我便对蘑菇有种特别的情怀。”郑越说,正是这份情怀,支撑着他在创业路上不断前行。
郑越小时候,父母种植过蘑菇。蘑菇干净、营养丰富,给当时的郑越留下深刻印象,父母采蘑菇的情景也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2009年,郑越中专毕业,进入唐山丰南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气体保护站操作工。工作期间,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岗位能手”。尽管如此,郑越心里却总觉得缺点儿啥。“年轻就该多吃苦,要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创业的念头在郑越心头萌生。
可是,创业要干点儿啥?在郑越迷茫之际,儿时的“蘑菇情怀”点醒了他:蘑菇和别的蔬菜品种不同,消费者不用担心药物过量,良好的温室培育有助于避免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当时丰南还没有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
说干就干。郑越毅然选择了辞职,回到农村老家种蘑菇。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学习和筹备,2013年5月,郑越成立唐山市琛海食用菌栽培有限公司,通过贷款凑够80万元,建起12个种植大棚,经营范围包括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
为了提前给蘑菇开辟市场,郑越几乎跑遍天津、北京、衡水、保定、沧州、德州等城市的大型蔬菜市场,成功开发了近10个市场。
由于没有正规学习过种植管理食用菌方面的知识,郑越选择在“干中学”。他白天和工人一起挽起裤腿在地里干活,晚上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期间还要在制菌室研究制菌,常常忙到深夜。半年的时间,郑越从一个阳光帅气、衣着整齐的帅小伙,变成肤色黝黑、头发凌乱、满身泥土的“邋遢汉子”。但是,他乐在其中。
郑越把十几个温室大棚的建设、培育、管理、销售等诸多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并取得较大的回报:前两年,每年的销售额约为120万元。
经过几年发展,单纯的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已无法满足郑越的雄心。2015年,郑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在原有12个温室大棚的基础上,新增10个温室大棚,建成丰南区最具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16年,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郑越增加了食用菌专用的冷库。同时,先后与丰南、唐山、北京等多家超市、食品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目前,郑越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食用菌棒40万个、平菇60万公斤。
“我还要将单一生产批发销售变为产品的深加工,形成生产—包装—加工一条龙产业链,乃至形成自己的销售方式和销售产业,实现自产自销。”郑越信心满满。(记者师源、王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