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祖 薛景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既需要政府部门推进管理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环境,也需要企业不断增强创新意愿和内生动力。近年来,我省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多。但也要看到,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省技术创新能力仍有一定差距。提升我省技术创新能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实施培训工程,着力锻造一支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离不开企业家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是要锻造一支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一是将企业家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以增强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企业家国际化、战略化、高端化视野为目标,以对标国际一流、借鉴先进经验、更新经营理念为方向,积极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制与机制,明确企业家培养的目标、路径、任务、步骤、措施,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企业家培训体系。
二是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家培训活动。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采用免费、补贴相结合,境外、境内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主题论坛相结合,政府组织、购买服务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
三是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讲好企业家创新故事,传播企业家创新事迹,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在全社会以及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推进政策创新,着力提高政策的有效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人才、资金、环境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我省要结合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标先进地区创新政策,建立“普惠制+个性化”政策体系,科学分类、细化政策、精准施策。
一是提高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度。统筹协调人才政策,注重人才引进、自主培养人才政策的协调,注重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人才政策的协调,注重大中型城市、边远地区人才政策的协调,注重高端人才(团队)、一般科技人员、能工巧匠人才政策的协调。人才政策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向边远地区倾斜,对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县级及以下区域工作的科技人员给予特殊补贴;积极引导国内外河北籍优秀企业家回家乡兴办实业、鼓励优秀科技人才回家乡创业,建设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队伍;优化省属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加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大批掌握技术的能工巧匠;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模式,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建设“人才公寓”,优化企业人才引进环境。
二是提高科技资金政策的精准度。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财政资金,建立资、补、奖相结合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减少项目类前期无偿资助比重,逐步加大事后补贴和奖励比重。对主要产业链上的创新型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资助其在京津、雄安新区乃至国外布局研发机构,建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对主要产业链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研发经费补贴制度,根据企业实际研发支出按梯度、按比例配套补贴。加大对授权发明专利、各类创新平台等的奖励力度;设立重大创新产品和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创新产品,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给予相应奖励。
三是提高科技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有效性源于政策的科学性,建立纵向闭环、横向衔接的政策体系是保证政策效用的有效方法。加快构建“政策制定——贯彻落实——绩效评估——立改废”闭环政策体系。从当前看,要重点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借助市场机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政策效用评估,为政策立改废提供科学依据。要注重产业基础研究。从产业革命演变趋势看,每次产业革命都是由重大基础研究的突破而引发,应围绕我省重点产业,整合全省创新资源,布局一批产业基础科学研究机构,聚焦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探索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要构建创新链内在链接关系。以全省主要产业链和重点产品为导向,加快各种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商品化”创新链条。
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促进政府与企业互动,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需要政府与企业加强沟通,协同互动。
一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政府部门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计划地开展企业调研活动,或组织专家学者、委托第三方组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需求,倾听企业呼声,破解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对市场敏感的优势,主动向政府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一方面要主动了解政府创新政策,挖掘政策“含金量”,最大限度用好政策。
二是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监测。制定以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新产品销售额占企业销售额比重、企业研发人员占企业人员比重等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为我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